颂古十一首 其一
斫却月中桂,清光转更多。
狐狸俱屏迹,狮子奋金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砍掉月亮中的桂花树,更加清澈的光芒转变更多。狐狸们全都隐藏踪迹,狮子则激发出金色的毛发。
去完善
释义
1. "斫却":意指砍伐。
2. "月中桂":指的是神话传说中的月桂树,又称“嫦娥奔月”的故事。
3. "清光":指明亮的月光。
4. "狐狸":这里寓意不良之人,指那些投机取巧、贪婪的人。
5. "屏迹":意指隐藏形迹,即远离是非之地。
6. "狮子":象征勇猛、威猛之意。
7. "金毛":狮子颈部的金色毛发,象征着狮子的雄壮威武。
去完善
赏析
《颂古十一首·其一》是宋僧释咸杰的一首禅诗。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月亮比喻佛性,以月中的桂树比喻阻碍佛性的世俗观念和欲望,而砍倒这些障碍则能使“清光”更加显现,即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佛性。同时,诗中还描绘了在去除这些障碍后,那些困惑于世俗欲望的生物(狐狸)都会远离,而真正领悟到佛性的人(狮子)则会散发出充满智慧和力量的光芒(奋金毛)。这首诗歌以生动的形象和隐喻表达了禅宗超越世俗、追求佛性的精神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颂古十一首 其一》是宋代诗僧释咸杰创作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歌创作于宋朝时期,具体时间为公元960-1279年之间。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的宋代是一个文化艺术繁荣的时期,佛教在这一时期也达到了鼎盛状态,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诗僧和文学家。
释咸杰,生卒年不详,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僧,以才学横溢、诗篇广博而著称于世。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融合了禅宗思想与文学审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在当时广为传颂,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首《颂古十一首 其一》中,释咸杰通过对古人、古事的吟咏,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反思。在诗歌中,他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民间的疾苦,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衰败,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佛学真理的追求和对人生的领悟。这首诗反映了宋代社会的风俗民情和历史变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