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介(1005年-1045年),字守道,一字公操,号徂徕先生。北宋时期著名学者、政治家。
石介出生于山东兖州奉符县(今山东泰安)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以《周易》、《春秋》等儒家经典为专长。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石介考中进士,历任国子监直讲、太常博士、尚书祠部员外郎等职。
石介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他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上疏批评时政,建议皇帝选拔贤能,整顿朝政。他还积极参与政治斗争,支持范仲淹、富弼等人推行新政,反对权臣吕夷简等人的保守势力。在学术上,石介主张儒学复兴,提倡古文运动,强调儒家道德伦理的重要性。
石介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徂徕集》、《徂徕先生文集》等。他的文章以议论为主,言辞犀利,观点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此外,石介还擅长书法,其书法作品在当时也颇受赞誉。
然而,石介的一生并不顺利。由于他性格刚直,得罪了不少权贵,晚年受到排挤,被贬为地方官。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石介病逝于青州(今山东潍坊)任上,享年四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