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泽
子来入吾圃,才食一寸苗。
未足充子腹,饥肠犹枯焦。
玉山禾粒大如枣,食之令人身肥饶。
留以待凤凰,不将食鸱枭。
吾子何日回,遗子一粒换肝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孩子来到我的菜园,刚刚品尝了一寸高的嫩苗。
可惜它们不能填满你的肚子,你的饥饿感仍然强烈如火烤。
我园中玉山稻谷颗粒饱满如同枣子一般大小,吃下它会让你变得丰满健康。
这些粮食是为了招待凤凰而准备的,不会用来喂养猫头鹰和鹰鹫。
我的孩子啊,你何时回来?我会用一颗谷物换取你身体的安宁。
去完善
释义
1.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或泛指,这里指赵泽。
2. 圃:种植蔬菜、花草的园地。
3. 玉山:这里指山东泰山。
4. 禾粒大如枣:形容泰山上的禾苗果实饱满。
5. 留以待凤凰:古人认为凤凰是祥瑞的象征,这里比喻珍贵的人或事物。
6. 不将食鸱枭:鸱枭是一种恶鸟,这里用来比喻坏人。
7. 遗子一粒换肝膋:意思是留下一颗种子,用来滋养你的灵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通俗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人生哲理。石介借耕种之事比喻人生道路的选择。开篇两句描述了赵泽的到来,如同刚发芽的嫩苗需要关爱。接下来的诗句揭示了生活的真实面貌,即使被关爱呵护,生活中的困境依然存在,表现为“饥肠犹枯焦”的境地。
而后诗人用一种理想化的美好画面描绘了另外一条可能的道路,即通过努力实现富足的生活,此处的“玉山禾粒大如枣”是对努力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然而石介提醒人们要分辨善恶,选择正确的道路,就如同种子一样,要等待凤凰到来,而不是随意让鸱枭采食。
诗的最后两句传达了作者对于友人的期望和鼓励,希望友人能够坚强面对生活的困境,积极进取,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深的关怀与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赵泽》是北宋诗人石介的一首送别诗,创作于公元996年。在这一年里,石介的好友赵泽即将离开家乡,前往远方任职,石介因此写下了这首诗为他送行。
石介在年轻时便才华横溢,但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屡次失败,直到晚年才考取进士,出任国子监直讲等官职。他的命运多舛,却又坚忍不拔,这也体现在他为赵泽送别的诗篇中。
在公元996年这一时期,北宋正处于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的阶段,但由于边疆战事频发,民族矛盾仍然尖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石介和赵泽这样的士人不仅要面对个人的离别之情,还要关注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兴亡。这种情感也深深地体现在石介的诗歌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