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九月十日紫极登高韵

标题包含
和九月十日紫极登高韵
谁报江州遣白衣,如云胜友好追随。 满斟绿斝安排醉,牢裹乌纱照顾吹。 两个重阳前后日,一年好景这些时。 到今不数重山会,坐上元来欠了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义山,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医学家。 他生于1037年,卒于1101年,享年64岁。他的父亲王洵是进士出身,曾任大理寺丞。母亲程氏则出自书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哪位好心人帮我向江州传递消息?有一群优秀的朋友随时准备去追随你。美酒佳肴都已准备就绪,大家尽情畅饮,乌纱帽下藏着多少欢乐。在这重阳节前后美好的日子里,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就在此刻。到如今我们还没聚集过几次,是少了那些诗歌般的美好场景。
去完善
释义
1. 江州:指江西九江,古代此地被称为江州。 2. 白衣:指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唐朝著名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3. 绿斝:绿玛瑙酒杯。斝,一种古代的玉质酒器。 4. 乌纱:即乌纱帽,唐宋时高级官员所戴的帽子。 5. 重阳: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民间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等习俗。 6. 重山会:重山,高山;会,聚会。这里指重阳节登高聚会。 7. 元来:原来,原本。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和九月十日紫极登高韵》是南宋诗人王义山所作。全诗以轻松、明快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重阳登高的景象。首联“谁报江州遣白衣,如云胜友好追随”,诗人以江州刺史派遣使者告知当地百姓登高的消息开始,描述了重阳登高盛况,表达了朋友间深厚的友谊。 颔联“满斟绿斝安排醉,牢裹乌纱照顾吹”,诗人用生动的形象展示出登高时的欢乐场景。绿斝(酒杯)中斟满美酒,众人尽情畅饮;乌纱(头巾)下照顾风吹,显示了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和洒脱的人生态度。 颈联“两个重阳前后日,一年好景这些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时间概念,将重阳前后这段时间的美景突显出来,让人仿佛置身于美景之中,感受到了重阳佳节的魅力。 尾联“到今不数重山会,坐上元来欠了诗”,诗人指出自古以来登高盛会不计其数,而这次登上高处却没有吟咏诗篇,留下了遗憾。在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渴望的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认可和自信。 这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情景交融,给人以愉悦的感觉,充分展示了重阳节的热闹氛围和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九月十日紫极登高韵》是南宋诗人王义山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87年,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一年里,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较为平静,无重大波折。然而,时代的大背景却不容乐观,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政治腐败严重,外患频繁。 在这一时期,陆游、辛弃疾等爱国诗人积极呼吁抗金救国,但他们的呼声并未引起当局的重视。而王义山作为一位地方官员,虽不能直接参与抗金斗争,但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在这首诗中,他以登高望远的视野,描绘了江山壮丽的景象,抒发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