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关
一坐一百二十日,柳初黄落今青青。
索舆径去有忙事,忽忆曾与春丁宁。
牡丹径尺妙天下,许酿醽呼娉婷。
到家二月亦晚矣,未办翠色官窑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这里,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个大致的现代汉语版本:
一坐下就是一百二十天,柳树刚开始落叶现在又重新变得青翠了。虽然忙碌之中想要找人一同前往,忽然想起春天的时候曾经叮嘱过的事。牡丹花开得很大很漂亮,只有它才能称得上是妙品。相约一起酿酒的人已经呼唤过了,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二月份了,只可惜没能把绿色的官窑瓶子准备好。
去完善
释义
1. 一坐:"一坐"在此指诗人一次静坐或一次闭关修行的时间,共一百二十天。
2. 柳初黄落今青青:形容柳树的叶子在秋天的时候变黄并凋落,到春天又重新生长得青翠茂盛。
3. 索舆径去:诗人想要立刻前往的意思,索舆,意为乘舆而行,此处表示行动迅速。
4. 春丁宁:指的是春天的叮嘱。丁宁,提醒、嘱咐之意。
5. 牡丹径尺:形容牡丹花的直径达到一尺之大,"径尺"表示直径有一尺,也就是33.33厘米左右。
6. 妙天下:指牡丹花的美艳程度无人可比,"妙"是美妙、奇妙的意思。
7. 许酿醽呼娉婷:描述自己希望能和佳人在春天共赏美景的情景,"许酿醽"指一起准备好美酒,"娉婷"是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8. 翠色官窑缾:"翠色"为绿色,"官窑"是中国古代的御用瓷器制造局,这里表示精美瓷器的意思。"缾"同"瓶"字,用来装酒的器皿。
去完善
赏析
《出关》是宋代诗人方岳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以出关为主题,通过描绘柳初黄落、牡丹花开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在诗中,诗人用“一坐一百二十日”来形容自己在关中的生活,用“柳初黄落今青青”来描述关外的景色变化。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生活的渴望。此外,诗中还提到了索舆径去、忽忆曾与春丁宁、许酿醽呼娉婷等场景,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的来说,《出关》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情感深度的诗篇,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出关》是南宋诗人方岳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这一年方岳辞官返乡,告别官场,心有所感,写下这首《出关》以表达他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时政的不满。
在这一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北方的金国对南宋构成严重威胁,南宋朝廷内部权臣当道,政治腐败。方岳作为一位正直的文人,对国家的现状忧心忡忡,他希望能够改变这种局面,为国家尽一份力。然而,在现实的压力下,他不得不放弃仕途,回归故里。
在创作这首诗时,方岳回顾了他在官场的经历,以及他在国家治理中所做出的努力。他对时政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都体现在这首诗的字里行间。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在离开官场后的心境,以及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诗展现了一个文人志士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勇气,也传达出了方岳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担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