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许明府
檇李转闻风教好,重门夜不上重关。
腰悬墨绶三年外,身去青云一步间。
勤苦字人酬帝力,从容对客问家山。
升沈路别情犹在,不忘乡中旧往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听闻越溪之地文化风气甚佳,夜深时分仍然书香满溢。那位文人墨客已远离功名世俗多年,但仍旧距离青云之路仅一步之遥。他孜孜不倦地用文字回报着皇帝的知遇之恩,待人接物总是从容淡定,善于用典故描绘故土的风景。尽管人生起起落落,但他始终不忘与家乡的故人相互扶持,共度岁月。
去完善
释义
1. 嘉兴:地名,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之一,自古便是繁华富庶之地。
2. 许明府:指许敬宗,唐朝政治家,曾任明州刺史。
3. 檇李:即檇李城,又称嘉兴城,因其境内的檇李江而得名。
4. 风教:即风俗教育,此处指许敬宗治理下的嘉兴地区的风俗和教育情况。
5. 重门:指许敬宗的家门,这里用来形容其家门的庄重和威严。
6. 墨绶:指古代官员的黑色丝带,用以系官印,这里代指许敬宗的官职。
7. 青云:指高远的天空,这里用来形容许敬宗的远大志向和抱负。
8. 字人:指教育百姓,使百姓懂得礼仪法度。
9. 帝力:指皇帝的恩泽和权力。
10. 家山:指故乡的山川田园,这里用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1. 升沈:指仕宦的升迁或沉沦,这里用来形容许敬宗的政治生涯。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嘉兴许明府”为题,生动地描绘了嘉兴地区的风土人情和许明府的个性形象。首联中的“檇李转闻风教好”暗示了嘉兴地区良好的文化教育风气,而“重门夜不上重关”则暗喻了许明府廉洁奉公的品质。
颔联中的“腰悬墨绶三年外”揭示了许明府任职期间勤奋敬业的精神风貌,而“身去青云一步间”则表现了诗人对其事业成功的期许。颈联中的“勤苦字人酬帝力”和“从容对客问家山”则展示了许明府公私分明、儒雅随和的个性特点。
尾联中的“升沈路别情犹在,不忘乡中旧往还”表达了诗人对许明府人品和才干的认可,以及对两人之间深厚友谊的珍视。整体来看,本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对人物的深入了解,展现了许明府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诗人与他的真挚友情,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嘉兴许明府》,是由唐代诗人方干创作的。此诗见于方干诗集,但其创作的具体时间已无法追溯。根据诗题中的“许明府”来推测,这可能是方干在嘉兴担任明府时所作。他这个时期人生丰富,交际广泛,对现实生活有着深深的感触,因此诗歌情感饱满,颇具深度。
当时社会,文人墨客以科举为正道,希望能出人头地。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往往会遭遇挫折和困境。方干亦是如此,他在科举考试方面并无突出的表现,却始终保持勤奋写作的态度。尽管科举之路曲折,但方干始终坚信自己的才华,并将这些情感融入到诗歌之中。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文学、艺术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方干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描绘了嘉兴地区的生活场景和人文风情,展现了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他以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自己与当地官员的交往,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