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醒酒石

标题包含
醒酒石
泽畔三生魄,花间独醒窠。 摩挲苔上醉,驱遣睡中魔。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许及之(1150年-1220年),字深甫,号悟室,浙江天台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以博学多才、清正廉洁而著称。 许及之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已才华横溢。他于宋孝宗淳熙年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河边三个身影,花海中独立的小窝。 抚摸着青苔上的酒痕,驱散梦中的恶魔。
去完善
释义
1. 泽畔:水泽边,此处指湖南省岳阳市汨罗江畔,是屈原自沉处。 2. 三生魄:借指屈原生平。三,虚数表示多;魄,古人以天地人三才对应魂魄。 3. 花间:花丛之中,这里可以理解为隐逸之地。 4. 独醒窠:醒,清醒、觉悟。窠,洞穴、巢穴。此处以醒窠喻指自己的居所或心灵寄托之处。 5. 摩挲:用手抚摸、抚摩。 6. 苔上醉:苔,青苔。形容醉卧于青苔之上。 7. 驱遣:驱使、派遣。 8. 睡中魔:指梦境中的困扰、迷惑。
去完善
赏析
本诗名为《醒酒石》,表达了诗人对清醒与沉醉、人生百态的哲思。首联“泽畔三生魄,花间独醒窠”描绘了在水中、在花的庇护下,一颗醒酒石的形态,同时它也是对苏轼的《赤壁赋》中"水落石出"和"独善其身"的形象隐喻。颔联“摩挲苔上醉,驱遣睡中魔”则传达出醒酒石的自我价值和功能,在时间的长河中它抚摸着苔藓见证了无数次醉生梦死,却始终保持清醒,如一位智者驱散人世的困倦迷惘。整首诗将醒酒石描绘成一个历史的见证者,寓情于景,寄人生哲理于诗词之中,表达出诗人超脱的态度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醒酒石》是南宋诗人许及之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块神奇的石头,传说它能使人酒醒。诗人在描述这块石头的神奇功效时,也表达了自己对酒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南宋时期,文人墨客喜欢饮酒赋诗,以抒发情怀。许及之作为一位著名诗人,也不例外。他在生活中经常与朋友相聚,畅饮美酒,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然而,过度的饮酒也会带来困扰,如醉酒后的不适。因此,当他听说有一种神奇的醒酒石时,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写下了这首《醒酒石》。 在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人们生活较为富裕。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士大夫们更注重享受生活,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他们通过饮酒、赋诗、交友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许及之作为一名文人,也不例外。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反映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