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
见鹢恬徐退,看鸢喜讵飞。
飞芦欲何适,绕绿打红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看见大鸟悠然自得地后退,观望鸢鸟喜悦地飞翔。
飞舞的芦花想要去往何处,围绕着绿色和红色旋转。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许及之:南宋时期文人,字深甫,温州永嘉人。此诗选自其《西窗集》。
2. 鹢(yì):水鸟名,大型水鸟,善高飞。此处指船头雕刻的鹢首形象。
3. 恬(tián):安静,安然。
4. 徐:缓慢。
5. 看鸢(yuān):观看鸢鸟飞翔。鸢,一种鹰科猛禽。
6. 喜讵(jù):欢喜的样子。
7. 飞芦:指随风飘荡的芦花。
8. 何适:去哪里。
9. 绕绿:围绕绿色植物。
10. 打红:拍打红色物体。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作者通过观察水鸟、鸢和飞芦等生物的活动,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诗人以平静的笔触描述了这些生物的行为,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样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之中。
在诗的开头,诗人提到了“见鹢恬徐退”,描绘了鹢鸟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游动的画面。这里的“恬徐”一词传达了一种平静、从容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之美。紧接着,诗人用“看鸢喜讵飞”描绘了鸢在空中欢快地飞翔的场景。这里的“喜”字表达了鸢的喜悦之情,而“讵飞”则暗示了鸢在空中自由翱翔的姿态。
在诗的第二句,诗人转向了对飞芦的描绘:“飞芦欲何适”。这里,诗人以问句的形式提出了一个悬念,引导读者思考飞芦的目的。随后,诗人以“绕绿打红围”回答了这个问题,表明飞芦围绕着绿色的植被和红色的果实飞行,表现了它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眷恋。
整首诗通过对水鸟、鸢和飞芦等生物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的和谐与宁静。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这些生物的行为,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同时,诗中的问句也激发了读者的思考,引导他们去关注自然界中生物的生活状态和生态环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芦花》是南宋诗人许及之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芦花在秋风中飘荡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1279年之间。
在南宋时期,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但民间生活仍然艰辛。许及之,字深甫,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他一生主要从事文教工作,历任太学正、国子祭酒等职,期间曾受到奸臣史弥远的排挤。尽管如此,许及之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勤奋治学,致力于培养人才。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许及之创作了许多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情怀的诗篇。《芦花》便是其中之一。这首诗通过描绘芦花随风飘荡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社会底层百姓生活的艰辛与无奈。通过对这些景象的描绘,许及之展示了他的悲悯情怀和忧患意识,表达了他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