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湖晚坐
水浄偏明眼,城荒可当山。
青林无限意,白鸟有余闲。
身致江湖上,名成伯季间。
目随归雁尽,坐待暮鸦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水流清澈更显得双眼明亮,城池荒废却仍然可以当做风景的山峦。青青的树林有着无尽的意境,白色的鸟儿有着悠闲的时光。身处江河湖泊之上,在伯仲之间成就了自己的名声。目光随着大雁飞翔直至尽头,坐在那里等待傍晚归来的乌鸦。
去完善
释义
1. 后湖:指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的玄武湖,北宋时为皇家园林所在。
2. 水浄偏明眼:湖水清澈见底,让人眼前一亮。
3. 城荒可当山:城池荒废得如同山丘一般。
4. 青林:繁茂的树林。
5. 无限意:无尽的思绪。
6. 白鸟:白色的飞鸟,如白鹭等。
7. 有余闲:显得悠然自得。
8. 身致江湖上:形容自己置身于江湖之中,即远离朝廷的纷争。
9. 名成伯季间:在兄弟之间成名。伯、季是兄弟排行的称谓,伯是老大,季是最小的。
10. 目随归雁尽:目光随着归巢的大雁渐渐消失。
11. 坐待暮鸦还:静静地等待黄昏时分乌鸦回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后湖傍晚时分的所见所思,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世俗纷扰、寻求宁静生活的愿望。首联“水浄偏明眼,城荒可当山”写景,通过对比湖水清澈明亮和城市的荒芜破败,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城市之殇。颔联“青林无限意,白鸟有余闲”中,绿树与白鸟相映成趣,生动地传达了诗人对自由与恬静生活的向往。颈联“身致江湖上,名成伯季间”则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以及隐逸江湖的期许。尾联“目随归雁尽,坐待暮鸦还”收束全篇,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凝望天际、静待时光的心境。整首诗情感深沉,格调高雅,富有哲理意味,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后湖晚坐》是北宋诗人陈师道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后湖晚坐时所见的景色和感受,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后湖晚坐》作于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000年左右。这个时期,宋朝的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诗歌创作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陈师道作为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和时代氛围的深刻影响。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这个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陈师道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境贫寒。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后因政治斗争被贬谪。在人生的低谷期,他选择投身诗歌创作,以表达自己对生活和时代的感悟。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最后,我们还需要了解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北宋时期,儒家文化盛行,文人墨客热衷于抒发家国情怀,表现个人修养。陈师道作为一名士人,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此外,北宋时期的文人崇尚写实,注重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这些特点在《后湖晚坐》中都有所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