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
影未沈山水面红,遥天雨过促征鸿。
魂销举子不回首,闲照槐花驿路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晚霞尚未沉下,水面映得通红,远方天空刚刚雨后初晴,大雁振翅疾飞。离愁使得远行的书生不愿回头多看一眼,只是安静地望着驿站前的槐花。
去完善
释义
"山" 指的是自然界的地形部位,海拔高度相对较低,有自然形成或人工堆砌而成的山峰。 "水" 指河流、湖泊或海洋等水域。 "遥天" 是远天的意思,表示在视野范围内的天空。 "雨过" 是指雨水停歇之后。 "促征鸿" 是催促大雁飞往南方的意思。 "举子" 是指在科举考试中应试的考生。 "魂销" 是指极度悲伤或焦虑的情绪状态。 "槐花" 是槐树的花朵,可以用于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 "驿路" 是指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的人或运送货物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的地方,亦指交通要道。
去完善
赏析
《夕阳》一诗借景抒情,通过对夕阳美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句“影未沈山水面红”,描述了夕阳西下时,阳光映照在水面上形成的美丽景象。其中“影未沈”形象地表达了夕阳仍在天空徘徊的时刻,而“山水面红”则传达了夕阳照射在水面上的暖色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第二句“遥天雨过促征鸿”,诗人通过“遥天雨过”这一自然现象,巧妙地引出了“促征鸿”的景象。“促征鸿”意味着大雁在秋雨过后加快南飞的步伐,从而体现了大自然的律动和生命的顽强。同时,这句话也暗含着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第三句“魂销举子不回首”,这句诗通过“魂销举子不回首”的形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世俗功名的一种超脱态度。这里的“魂销”表示诗人对功名富贵的淡然心境,而“举子不回首”则表达出诗人对过往岁月的释怀与豁达。
尾句“闲照槐花驿路中”,诗人通过描绘“闲照槐花”这一场景,再次强调了其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槐花驿路中”意味着槐花盛开的时节,道路两旁槐花盛开的美景,给人以安宁、恬静的感受。整句诗通过对槐花盛开的描绘,使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综上所述,《夕阳》一诗通过对夕阳美景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夕阳》是唐代诗人李中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述了夕阳的美景和诗人的感慨之情。李中生活在唐朝晚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矛盾激化的时期。他曾任地方官吏,后因战乱而辞官,过着隐逸的生活。
在《夕阳》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下,李中在面对自然美景时,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于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此时的唐朝已经走过了辉煌的时期,进入了衰落阶段。诗人在这首诗中以夕阳作为象征,表达了对人生、历史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