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楼有见
睡起无忙事,寒多不下楼。橹声和雁去,江影照人愁。山碧云初晓,林红叶正秋。琴书无恙否,我欲问归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醒来没有忙碌的事情,寒冷使我懒得下楼。桨声伴随着大雁离去,江水的倒影映出我的忧愁。青山碧绿云朵刚破晓,树林里枫叶正值秋天。弹琴读书是否都安好?我想问问将要归去的船只。
去完善
释义
1. 江楼:指江边的高楼,这里应该是指诗人所在的地点。
2. 无忙事:没有忙碌的事情,形容生活悠闲。
3. 寒多:天气寒冷的程度很深。
4. 下楼:走出楼房,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因为寒冷而没有出去活动。
5. 橹声:划船时摇橹发出的声音。
6. 和:伴随着,与...一起。
7. 雁去:大雁南飞,指的是秋冬季节。
8. 江影:江水的倒影。
9. 照人愁:反映出诗人的忧愁情绪。
10. 山碧:青山苍翠。
11. 云初晓:早晨的云彩刚刚露出曙光。
12. 林红:树林里的枫叶变红。
13. 叶正秋:树叶正值秋天最美丽的时候。
14. 琴书:古琴和书籍,代表诗人的爱好和修养。
15. 无恙:身体健康,安然无恙。
16. 我欲问归舟:我想询问将要回到这里的船只上的人。
去完善
赏析
金涓的这首《江楼有见》描绘了诗人在寒秋时节登高望远的所见所思。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虑。同时,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楼有见》是明代诗人金涓创作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诗。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此时正值明朝建立初期,国家相对安定,江南地区经济繁荣,文人墨客纷纷抒发胸臆,创作了大量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诗歌。
金涓(约1305年-约1388年),字道原,号贞素先生,浙江义乌人。他在元末明初之际,先后参加了元朝和明朝的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后来,他被任命为地方官员,但不久即辞官回乡,从事教育和诗画创作。金涓在江南一带游历广泛,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有深入的了解和体验,这为他创作《江楼有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江楼有见》这首诗中,金涓通过对江南水乡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明朝初期江南地区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状况,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