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著作
高才不沉没,奋笔动天幄。
古今明治乱,王霸辨醇驳。
文成数千言,粲若玉就琢。
拜官诸侯府,千文兹把握。
过别要我赠,强言惭鄙朴。
董生崇正义,孙子陷曲学。
彼其趋舍间,为道一何邈。
愿君审兹术,名节重山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才华横溢不甘沉沦,挥笔即成撼动天下。
看清历史治乱兴衰,分辨王者智慧忠奸。
文章撰写数千言,如玉石般璀璨生辉。
封侯拜相位高权重,通晓经书守护圣贤。
临别赠言情非得已,言辞拙劣愧难启齿。
崇尚正义的董子,钻研诡计的孙子。
他们追求各不相同,道德之道相去甚远。
愿你审视这门技艺,名节重于泰山之巅。
去完善
释义
1. 高才:这里指有才能的人。
2. 沉没:埋没、沉沦。
3. 奋笔:振作精神写作。
4. 天幄:比喻朝廷或国家。
5. 王霸:王道和霸道,分别指儒家理想中的以德服人和以力服人的政治观念。
6. 醇驳:纯与驳杂。醇,指纯正;驳,指混杂。
7. 文成:完成文章。
8. 玉就琢:将玉石雕琢成器,意指经过磨练而成才。
9. 拜官:授予官职。
10. 诸侯府:古代分封制时期各诸侯国的官署。
11. 千文兹把握:意指掌握了丰富知识。千文,形容很多书;兹,这。
12. 过别:临别之际。
13. 要我赠:要求我赠送礼物。
14. 强言:勉强说出的话。
15. 董生崇正义:指董仲舒崇尚儒家的正义原则。董生,即董仲舒,西汉哲学家。
16. 孙子陷曲学:指孙武研究兵法而陷入奇诡之学。孙子,指孙武,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
17. 趋舍间:取舍之间。
18. 为道:行事的原则。
19. 邈:遥远。
20. 兹术:这种技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陈著作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对其才华的肯定和对文学的深刻理解。诗人首先提到陈著作才能出众,他的文章能够感动天地。接下来,诗人通过比较古今之治乱和王霸之区别,表达了对陈著作具有深厚历史洞察力的赞赏。同时,诗人还通过描述陈著作的文章之美,强调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送陈著作》是宋代诗人韩维的作品,创作于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学正处于唐宋八大家引领的风潮之中,诗歌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诗人在当时正值中年,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致力于诗文的创作和修编工作。这段时期,他身处庙堂之上,与民为邻,对民生疾苦和国家治乱有着深刻的了解,这些都成为他诗作创作的灵感来源。
在送陈著作的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陈著作远行上任的关切之情。通过对长江之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远方的朋友们的祝福。同时,也可以看出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期许和责任意识。这种情感源自诗人对时代的理解和他个人的责任担当,使他在这首诗中表现得更加深沉、厚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