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乌夜啼

标题包含
乌夜啼
何人弹阮咸,故故轻手摘。 弹作乌夜啼,此意我所恻。 南朝有帝子,作牧号侯伯。 著身疑嫌间,生意日偪仄。 爱妾闻啼声,改镇颁竹册。 或云长安吏,性命在顷刻。 小妇闻啼声,赦令敷大泽。 身虽不肖甚,幼小著苍帻。 再转作县佐,欲塞父祖责。 濡墨决疑讼,行朱慰冤魄。 群凶见之怒,极意便刳磔。 首沮隶阳桥,公议亦已格。 痛掠及库胥,指作盗钱贼。 胥既窘椎凿,手堕面愈黑。 书款自诬伏,身竟遭刻画。 酷毒一如斯,谁谓彼无策。 谤书入外台,遂坐使者劾。 牵连入冶城,五载穷惨礉。 陈词叫穹旻,哀恸人叵测。 若无磊落者,谁肯为昭白。 翻思受祸时,何但铩羽翮。 愁冤传里巷,泣涕到臧获。 嫠母偕妻孥,惘惘望秋色。 岂料今日下,置酒设豚拍。 听此哀丝鸣,但呼说不得。 月明客已去,庭宇鸣哑哑。 世人见慈乌,唾笑满阡陌。 谁知事乘除,祸去反为福。 苍苍上林枝,当去作谢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为您提供关于"周文璞"的详细信息。可能是因为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或者公开信息有限。如果您能提供更多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相关信息。
去完善

译文
谁能弹奏阮咸琴,得心应手任轻捻。 弹出的乐曲如乌夜啼,心生恻隐情难禁。 南朝有帝王之子,担任诸侯牧守官。 身处纷争嫌疑中,生机日见窘迫难。 他的小妾听闻琴音,立刻更换了封赏竹册。 有人说,长安有位官员,生命瞬间受威胁。 小妇人听到琴声,即刻发布宽恕旨意。 那人不才却得意,年幼时就着戴头巾。 后来转为县丞,试图弥补父亲和祖先的罪责。 他以墨水判断是非,朱笔安慰冤屈鬼魂。 但这激怒了那些恶人,想尽办法要将其杀害。 在阳桥那首悲痛的诗中,人们议论纷纷。 受尽折磨的库官,被认为是偷钱贼。 库官困窘得无以复加,脸都因痛苦而变黑。 他在供状中承认罪行,身体受到严刑拷打。 这样的酷刑毒辣至极,谁说他们没有计策? 诋毁他的书信被送到外地,受到使者弹劾。 他被关押在炼铁的地方,五年内备受折磨。 他向天空大声疾呼,悲凄难以测度。 若非有刚正的人,谁会为他昭雪洗白? 回想当年受罪之时,不只是羽翼受创。 忧愁的冤屈传遍大街小巷,哭泣的声音传到奴婢那里。 寡母和妻子儿女,惆怅地望着秋天景色。 怎知今日之下,摆上美酒和猪肉。 听到这悲伤的音乐,只能说不出话来。 明亮的月光下客人已离去,庭院中鸟鸣哑哑。 世人看到慈善的乌鸦,口水四溅满脸嘲笑。 谁曾想事情经过权衡,祸去反倒是福来。 翠绿的森林树枝,理应离开官场归隐。
去完善
释义
1. 何人弹阮咸:何人,即问谁。阮咸,古乐器名,类似现代的吉他。这里是指弹奏阮咸的人。 2. 故故轻手摘:故故,故意。轻手摘,轻轻地弹奏出曲子。 3. 南朝有帝子:南朝,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大致位于现在的江苏南部、浙江、福建等地。帝子,帝王的儿子。 4. 作牧号侯伯:作牧,任职地方官员。侯伯,诸侯中的领袖。 5. 著身疑嫌间:著身,担任职位。疑嫌,嫌疑。 6. 爱妾闻啼声:爱妾,喜欢的侍妾。 7. 长安吏:古代西安地区的官员。 8. 著苍帻:戴青色头巾的人。苍帻,青色的头巾。 9. 公议亦已格:公议,公众的意见。格,隔断。 10. 窘迫:使人穷困窘迫。 11. 群凶:凶恶之人。 12. 刳磔:残酷的刑罚。 13. 首沮隶阳桥:首,首领。沮,阻止。隶,奴隶。阳桥,地名。 14. 诣治城:抵达监狱。 15. 穷惨礉:非常贫困。 16. 陈词叫穹旻:向上天申诉冤情。 17. 叵测:不可猜测。 18. 磊落:光明磊落。 19. 铩羽翮:比喻遭受挫折。 20. 泣涕:流泪。 21. 臧获:奴仆。 22. 嫠母偕妻孥:寡妇母亲和妻子孩子。 23. 惘惘望秋色:怅然若失地望着秋天的景色。 24. 置酒设豚拍:准备酒席招待客人。 25. 哑哑:乌鸦的叫声。 26. 唾笑满阡陌:田间道路上满是嘲笑的声音。 27. 事乘除:事情如同算术的加减法。 28. 上林:皇家园林。 29. 谢客:谢绝宾客,比喻归隐。
去完善
赏析
《乌夜啼》是一首描述官场阴谋与无辜受害者的悲歌。全诗以“乌夜啼”这一情境为主线,讲述了诗人眼中的故事:一位被称为“帝子”的人物,因误解被贬到地方担任牧守;其宠妾在听到乌夜啼的哭声后,改变了命运;一名地方官员也因听闻此声而改变了不幸的命运。然而,也有人因此受到惩罚,甚至遭到严刑拷打,最后导致一家人的悲哀和哭泣。 整首诗的情感复杂,既有对无辜受害者命运的同情,也有对黑暗势力的愤怒和谴责。同时,诗人也暗示了命运的无常,以及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无力感。通过对事件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他在社会现实面前的深刻洞察力和独特见解,以及对人性、命运等诸多问题的深入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乌夜啼》是南宋诗人周文璞的一首描绘离别之情的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宁宗时期(公元1194-1224年)。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社会政治相对稳定,但民生问题仍然突出。同时,理学思想开始兴起,人们对于道德伦理的探讨更加深入。在这种氛围下,周文璞作为一位文人墨客,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对于人生的思考也十分深刻。 周文璞在词中所表达的对离别的感慨,既是对个人情感经历的反映,也是对社会现实的隐喻。他的这首《乌夜啼》以“人行不到,江头路”为核心,表达了离愁别绪和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这种情绪既是周文璞对个体命运的感伤,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人生无常、聚散离合的普遍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