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游赏心亭

标题包含
游赏心亭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 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 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珪(1019年-1085年),字禹玉,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世家大族,自幼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著称。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王珪进士及第,历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他在任内勤...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六朝遗址如今仅存痕迹,城墙延伸到了海边的波涛之中。 千里江山进入我的视野,让我陶醉;秋天的世界唤起了我的诗意灵感。 今天,英雄悲壮的故事再次上演;过去的日子里,王者的雄风也曾经振作过。 尽管人事变迁,但风景依然。我只能满怀感慨地举起这杯美酒。
去完善
释义
1. 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2. 空存:只剩下空空的遗迹。 3. 沧波:即大海。 4. 海门:海门岛,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面的长江口上。 5. 九秋:秋天,农历九月。 6. 玉树:南朝梁武帝的诗中曾赞美南京的树木繁茂,后被用来代指南京。 7. 黄旗:古代皇帝所用的黄色旗帜,这里借指皇家气派。 8. 王气:皇室气象。 9. 怅然:形容失望或忧郁的样子。 10. 芳樽:指美酒。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游赏心亭》,作者是北宋诗人王珪。赏心亭位于南京秦淮河畔,曾是六朝时期的繁华胜地,但此时只剩下遗址供人凭吊。诗人在游览此地时,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江山风光与历史沧桑的诗篇。 首联“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开篇便以苍凉的氛围切入主题。诗人看到昔日的辉煌已经成为过眼云烟,只有空荡的遗址还在这里诉说着曾经的繁荣。城郭压在碧波之上,一直延伸到海门的远方,表达了诗人对时空的纵深感。 颔联“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描述了诗人欣赏壮丽江山的豪情壮志和沉浸自然美景的心情。在诗人眼中,万里江山如诗如画,令人陶醉;秋天的时候,天地间的美景更是激发了他的诗情画意。这一联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颈联“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诗人由自然景观转向历史沉思。如今的赏心亭附近,玉树悲歌仍在耳边回响,而那些昔日雄踞一方的黄旗王者却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叹和对现实的关切。 尾联“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作为全诗的总结,诗人认为尽管人事已非,但美好的自然风光依然长存。虽然心中充满惆怅,但他还是愿意举起酒杯,尽情享受这美好的时光。这首诗通过游览赏心亭,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赏心亭》是北宋诗人王珪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篇。这首诗创作于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时值宋朝政治较为安定、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王珪时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为北宋名臣,文学成就卓著,著有《华阳集》等。 在这个时期,王珪的生活经历颇为丰富。他曾参与北宋的政治改革,与欧阳修、韩琦等人共同推行“庆历新政”,致力于整顿朝政、选拔贤能。然而,这一改革最终因保守派的反对而失败。此后,王珪在朝廷中以谨慎圆滑的作风著称,逐渐升任高官。 与此同时,宋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领域亦取得丰硕成果。此时,山水画成为文人墨客喜爱的题材之一,赏心亭这类登高览胜的场所也成为人们游憩的好去处。诗人在此情景下,游览赏心亭,写下了这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篇,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