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腊月初七日夜梦游山林间清甚赋诗半就觉而忘

标题包含
腊月初七日夜梦游山林间清甚赋诗半就觉而忘
杜门终岁少过从,一室萧然百念空。 纸上陈言皆妙用,胸中馀味有新功。 搘筇饱看千山月,欹枕间听万竅风。 粗饭浊醪能送日,苍颜白发任成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孙应时(1524年-1580年),字季和,号淮海居士,浙江绍兴人。明朝政治家、文学家。 孙应时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登进...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一整年都在家中很少外出交际,这间小屋显得冷冷清清,思绪空空如也。书本上的文字都藏着深远的意义,心中的感受也增添新的领悟。拄着竹杖饱览千山明月,靠着枕头倾听各种声响的风声。简单地吃饭,喝些米酒,日子也就过去了,任由满头白发和苍老的容颜慢慢老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杜门:闭门,不再出仕。 2. 过从:交往,往来。 3. 萧然:寂静的样子。 4. 陈言:古人的言论或著述。 5. 妙用:巧妙的作用。 6. 馀味:残馀的味道,指留下的美好印象。 7. 搘筇:拄着手杖。 8. 攲枕:斜靠在枕头上。 9. 浊醪:浊酒,米酒。 10. 苍颜白发:形容年老的外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山间清境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摒弃。首联“杜门终岁少过从,一室萧然百念空”描述了诗人闭门谢客,心境清净的状态,展现了诗人超脱凡尘的精神风貌。颔联“纸上陈言皆妙用,胸中馀味有新功”则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的态度,他认为写作是心灵的体验,每一句话都是内心世界的映射,这些文字蕴含着无尽的艺术魅力和人生哲理。 颈联“搘筇饱看千山月,欹枕间听万竅风”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梦境中游历山林的场景。拄着竹杖欣赏满月的光辉,倚靠枕头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这一切都显得宁静而美好。尾联“粗饭浊醪能送日,苍颜白发任成翁”则是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他愿意用简单的饭菜和酒度过每一天,任凭自己的容颜老去,只要心灵得到满足,便是人生的幸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腊月初七日夜梦游山林间清甚赋诗半就觉而忘》这首古诗是由南宋著名文人孙应时创作的。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59年,正值宋末元初时期,国家战乱频繁,民生疾苦。在这个时期,孙应时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他曾担任官职,后因战乱被迫辞官回乡,辗转多地,见证了民间的苦难。 在《腊月初七日夜梦游山林间清甚赋诗半就觉而忘》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宁静山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不满。通过描述梦境中的山林景象,诗人表达了对和平、宁静生活的渴望。然而,这种生活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无法实现的,因此诗人只能在梦中寻求心灵的慰藉。 此外,这首诗还反映了孙应时作为一名文人在战乱时期的无奈与挣扎。尽管他努力为人民谋求福祉,但现实的困境使他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在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以及他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