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大德元年丁酉岁六月大雨前所未见父老云百八十年无此水矣仲退赋长句纪事次韵

标题包含
大德元年丁酉岁六月大雨前所未见父老云百八十年无此水矣仲退赋长句纪事次韵
曾将太乙推主客,不眠坐数莲花滴。 今年春夏甲子雨,白髪无端为忧国。 乘船入市谶不虚,平陆成江势何斥。 乃当六月初五夜,天意冥冥难察识。 直疑女娲功未完,石破天穿地维折。 飞廉上助澎湃威,冯夷不辟泉源脉。 城中鱼鳖混生人,楼堞弥漫不计尺。 彭城当年二丈八,苏公隄卫无遗迹。 喜闻贤守力赈济,安得神人拔其塞。 不然帝复陆浑怨,特遣五龙施此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太乙主客之事引发争执,使人无法安然坐数莲花滴水之音。到了今年春夏之交,甲子雨中白发无端滋生,竟然因为忧心国家而白。曾预言在船上入市的日子终将到来,事实证明了这一预言不虚。平坦的土地瞬间变成江水,仿佛谴责着什么。这一天正好是六月初五的夜晚,天意深邃难以察觉。让人怀疑是否是女娲的补天工程尚未完工,以至于石头破碎,天空裂缝,地维断裂。风暴飞廉加入了滂沱大雨的气势,洪水之神冯夷也难以清理源源不断的水源。城市中鱼鳖和人类混杂,楼房崩塌难以测量距离。回想当年彭城的洪水有二丈八寸之高,但苏轼治理后的堤岸如今已经看不到痕迹。听说有贤能的地方官员正在全力救援,希望能有神人帮助解决问题。否则恐怕皇帝还会对陆地浑浊的灾害抱怨,特地派遣五位龙王来宣泄洪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大德元年:即公元1307年,元朝成宗大德年间。丁酉岁指该年的干支纪年。 2. 前所未见:从来没有看到过。 3. 百八十年:泛指很长时间,这里并非确数。 4. 无此水矣:意思是出现了罕见的大水。 5. 仲退:徐瑞的字。 6. 太乙推主客:指星象家观察天文现象以占卜吉凶。太乙,古人想象中的天上的贵神,这里借指天文家。 7. 坐数莲花滴:静坐聆听雨滴声。 8. 白髪无端为忧国:头发白了还为国事担忧。 9. 乘船入市谶不虚:传说中预言未来事物的话。 10. 平陆成江势何斥:平地变成江河的形势。 11. 六月初五夜:农历六月的第五天。 12. 天意冥冥:天意难测。 13. 石破天穿:形容水流湍急的景象。 14. 飞廉:古代神话中的风神。 15. 冯夷:古代神话中的水神。 16. 鱼鳖混生人:鱼鳖和人类共处一地。 17. 楼堞弥漫不计尺:城墙和塔楼被洪水淹没,无法计算距离。 18. 彭城当年二丈八:彭城,今天的江苏省徐州市。在宋代的一次大洪水中,水位曾达到二丈八尺。 19. 苏公隄卫无遗迹:苏东坡曾在徐州修建堤坝来防洪。 20. 安得神人拔其塞:希望有神仙能帮助人们解决灾难。 21. 不然帝复陆浑怨:或者是因为皇帝对陆浑地区的人民有所抱怨。 22. 五龙:神话中协助大禹治水的五位神仙。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大雨滂沱的诗。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大雨之猛、积水之深、灾患之重。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关心,以及对地方官员救灾能力的期待。整体而言,这首诗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又充满人文关怀,是一首值得欣赏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大德元年丁酉岁六月大雨前所未见父老云百八十年无此水矣仲退赋长句纪事次韵》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元朝的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当时正值元代中期,蒙古族统治者对汉文化的推崇和融合,使得文人士大夫阶层得到了一定的尊重和机会。 在这一年,诗人徐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暴雨天气。当地的百姓告诉他,这是他们一百八十年来未曾见过的洪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天灾,诗人陷入了沉思。他回想起自己年轻时曾梦想过的美好生活,如今却只剩下遗憾和无奈。 然而,诗人并没有完全沉浸在悲伤之中。他明白,人生无常,灾难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于是,他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这段经历,以此来提醒自己和后人珍惜当下,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