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处暑后风雨

标题包含
处暑后风雨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号近村老人,又号山村民。他是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著名文人、诗人、词人。 仇远出生于浙江杭州,他的家族世代书香门第,家学渊源深厚。他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迅猛的疾风吹来了急促的雨点,瞬间便将残余的暑热一扫而空。万物在短暂的瞬息间体验了冷暖交替的变化。窗户上的纸张似乎还留有间隙,没能完全挡住风雨;手中轻摇的团扇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无法全部抵挡住寒意。孩子们正在朗读《秋声赋》,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那位因酒醉而醉心自然的欧阳修(醉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1. 疾风:猛烈的风。2. 残暑:指夏日的余威。3. 炎凉态:指天气变化。4. 顷刻:很短的时间。5. 纸窗嫌有隙:窗户的纸还有缝隙,意味着还不够密实。6. 纨扇笑无功:纨扇是古代夏天用来扇风的工具,这里说它没有起作用,意指天气已经变得凉爽。7. 秋声赋:宋代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咏秋天的赋。8. 醉翁:指欧阳修,因其晚年号“醉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处暑后风雨》描绘了疾风骤雨后的凉爽景色。“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一句,形象地传达了夏去秋来的瞬间变化,表现出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接下来的两句“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流转、季节更替的感悟。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则以窗户和纨扇的形象,传达出秋风渐起的凉爽感觉,同时隐喻了岁月无情,时光已逝的感慨。最后两句“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则通过儿童的读书声,勾勒出一幅秋日宁静的画面,让人想起古代诗人对秋天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宁静的向往。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线索,通过对风雨、炎凉、窗户、纨扇等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季节更替带来的美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处暑后风雨》是宋代诗人仇远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末元初之际,正值社会动荡、朝代更迭的时期。当时,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仇远在官场上的生涯也不如意,他曾多次科举落榜,一生未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然而,尽管生活艰辛,仇远并未放弃对文学的追求。他游历四方,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切磋诗词技艺。这首诗便是他在一次风雨过后,有感而发创作的。诗歌描绘了处暑后的风雨景象,表达了对世事变幻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人生际遇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