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一百五多叶白牡丹答陈度支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一百五多叶白牡丹答陈度支二首 其二
嵩少雨晴寒食时,年年驿使按瑶墀。 尘埃落莫长安陌,笑倚春风不自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敞(1019年-1068年),字原父,号公是先生,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市)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学者、文学家、史学家。 刘敞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中进士,历任翰林学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嵩山和少室山的雨季已过,寒食节来临。每年的这个时候,送信的使者都会来到这里。尘土洒落在陌生的长安街道上,他笑着看着春天里的自己却并不自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嵩少:指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是中国五大名山之一。 2. 雨晴:指下雨之后放晴的天气。 3. 寒食: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4. 驿使:古代传送朝廷文书的人。 5. 按:巡视。 6. 瑶墀:宫殿前的玉石台阶。 7. 落莫:形容寂寥的样子。 8. 长安陌:指唐朝首都长安的街道。 9. 不自知:不知道自己的美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白牡丹为主题,描绘了它在春季开花时节的美丽与生命力。首句“嵩少雨晴寒食时”点明了诗歌的背景时间,即寒食节期间。此时正值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第二句“年年驿使按瑶墀”暗示了白牡丹每年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欣赏。这里的“驿使”代指游人,而“瑶墀”则是指美丽的花园或庭院。这句诗意味着每年都有很多人被白牡丹的美丽所吸引,纷纷前来一睹芳容。 第三句“尘埃落莫长安陌”则是通过对白牡丹所处环境的描绘,表现出了它的独特魅力。尽管白牡丹生长在城市的一角,但它依然能够凭借自身的美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里的“尘埃落莫长安陌”寓意着白牡丹虽然生长在繁华的城市中,但依然能保持自己的本色,不为世俗所动。 最后一句“笑倚春风不自知”更是生动地展现了白牡丹的自信与从容。在春风的吹拂下,白牡丹摇曳生姿,仿佛在微笑着面对世人的瞩目。这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白牡丹以生命和情感,使其形象更加生动。 整首诗歌通过对白牡丹的生长环境、观赏价值以及精神风貌的描绘,展现出了它坚韧不屈的品质和独树一帜的美学价值。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白牡丹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北宋年间,一代文人墨客刘敞创作了这首《一百五多叶白牡丹答陈度支二首 其二》。彼时的刘敞位居高位,身居秘书监,却难掩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这首咏物诗展示了刘敞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庆历新政”时期,朝堂内外关系错综复杂,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斗争愈演愈烈。刘敞作为当时文坛的重要人物,深刻洞悉社会现象,对政治、民生等问题有深刻的见解。在这首诗歌中,他以白牡丹为媒介,传达了心中的忧虑和希望,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期许。 通过对牡丹叶数及花朵的具体描绘,诗人刘敞巧妙地揭示了社会现实。“一百五多叶白牡丹”这一形象象征着国家的繁荣,然而看似美好盛世的背后却隐藏着重重危机。诗人借此表达了治国安邦的殷切期盼,以及对民众福祉的关注。 总之,刘敞创作《一百五多叶白牡丹答陈度支二首 其二》的背景是在北宋中期复杂的政权更替和社会变革过程中,通过描绘白牡丹的形象,揭示社会的现实和问题,传递对国家未来发展和民众福祉的担忧与期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