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拟寒山寺 其一三四

标题包含
拟寒山寺 其一三四
佛为大医王,留经治众病。 众生虽读经,展转不相应。 病是贪嗔痴,扫除爱净尽。 贪嗔痴不除,无缘了真性。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佛是大医治者,留下经书治疗众生的病疾。 尽管众生都在诵读佛经,但往往无法真正领会其中的深意。 疾病源于贪婪、愤怒和愚痴,唯有消除这些执念才能拥有纯净的心灵。 如果贪婪、愤怒和愚痴不能得以消除,就无法领悟真实的佛性。
去完善
释义
1. 大医王:比喻佛法广大无边,能够救治众生身心的一切疾病。 2. 经:这里指佛教经典。 3. 众生:一切有生命的存在,包括人、动物等。 4. 展转:反复,不断。 5. 相应:相互契合,彼此适应。 6. 贪嗔痴:佛教所说的三种根本烦恼,分别是贪婪、愤怒、愚痴。 7. 爱净尽:爱欲全部消除干净。 8. 真性:真实的本性,指成佛的境地。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佛教修行和解脱的诗词。诗中作者以“大医王”比喻佛祖,强调其智慧如医术高超的医生,能治愈众生的种种疾病。但即便有佛经的指引,人们依然因为贪、嗔、痴这三种根深蒂固的本性而难以真正领悟佛法。要摆脱这些烦恼的根源,达到内心的清净与和谐,唯有放下贪念、消除嗔怒、破灭愚痴,才能真正做到心性自然,明心见性。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佛学哲理的深度理解和独特洞见,也反映了禅宗修行的核心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拟寒山寺 其一三四》是南宋诗人释怀深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在这段时间里,释怀深的生活充满了曲折。他原本是一位出家人,后来还俗参加了科举考试,但并未取得成功。这使得他在心理上承受了一定的压力,同时也对现实世界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在宋孝宗时期,南宋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依然尖锐,这也给诗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在这种情况下,释怀深将内心的情感寄托在诗歌创作中,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对佛教的信仰,来寻求心灵的慰藉。 《拟寒山寺 其一三四》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诗中以寒山寺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信仰和对现实的超脱态度。诗中写到:“何事苦流连,残阳映暮烟。僧归暝坞外,人在小桥边。”这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美丽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平静和对生活的热爱。然而,在这平静的背后,我们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