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赐丹桂
秋入幽岩桂影团,香深粟粟照林丹。
应随西母瑶池晓,染得朝霞下广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来到幽静的岩石间,桂花团团簇簇,香气深沉,如粟米一般照耀着林间的红丹。它们似乎随着西王母的瑶池一同醒来,沾染上了朝阳的霞光,从月宫降落在人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谢赐:指臣子接受皇帝的赐予表示感激的颂诗。
2. 丹桂:传说中的仙树,生云崖之中。
3. 幽岩:幽深的山洞。
4. 粟粟:明亮的样子。
5. 西母:即王母娘娘,传说中住在瑶池的仙女。
6. 广寒:即广寒宫,传说中嫦娥居住的宫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丹桂在秋天时的美丽景象。首句“秋入幽岩桂影团”,通过“秋入”和“幽岩”的对比,突出了丹桂生长的环境;同时,“桂影团”也形象地描绘出丹桂的外形特征。第二句“香深粟粟照林丹”,通过“香深”和“粟粟”的比喻,表现了丹桂的香气浓郁,色泽鲜红。第三句“应随西母瑶池晓”,表达了诗人对丹桂来历的想象,认为它可能来自仙界。最后一句“染得朝霞下广寒”,则将丹桂的美丽与嫦娥居住的广寒宫相联系,进一步突显了丹桂的高贵气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丰富的审美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谢赐丹桂》是南宋诗人曹勋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年)。这个时期,南宋与金国战争频繁,政治氛围压抑。诗人曹勋经历了南宋的动荡和变革,对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
曹勋在创作这首诗时,正担任翰林院修撰一职,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编修史书等工作。他在这段时间内,曾多次受到皇帝的召见和赏赐,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诗人以丹桂为喻,表达了对皇帝的感激之情和对国家的忠诚之心。
与此同时,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矛盾激化,民族矛盾尖锐。一方面,由于战乱和政权的更迭,许多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另一方面,官僚腐败严重,社会风气败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曹勋作为一个文人,积极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民生疾苦,通过诗歌表达出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