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总咏五台

标题包含
总咏五台
五顶嵯峨按太虚,就中偏称我师居。 毒龙池畔云生操,猛虎岩前客过疏。 冰雪满山银点缀,香花遍地锦铺舒。 展开坐具长三尺,已占山门五百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商英(950年-1027年),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是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进士,历任地方官和中央官员。 张商英在政治生涯中表现出色,曾任监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五座山峰高耸入云霄,中间正好有我的老师居住的地方。 在毒龙池旁边,云朵伴随着音乐飘荡,猛虎岩前拜访的人却寥寥无几。 满山覆盖着白雪和冰晶,犹如银色的点缀;地面上遍布着香气四溢的花朵,宛如锦绣般舒展。 铺开的坐垫长度有三尺,已经占据了山门的一半以上。
去完善
释义
1. 五顶:五台山共有五个山峰,分别是东台、南台、西台、北台和中台。 2. 太虚:天空,这里指高远的地方。 3. 我师居:佛教认为五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称其为“我师”,即大师居住的地方。 4. 毒龙池畔:传说文殊菩萨曾在此降服毒龙,这里指代五台山的一处景点。 5. 猛虎岩:同样是以文殊菩萨降服猛虎的故事为背景的景点。 6. 冰雪满山:形容五台山的冬季景象。 7. 香花遍地:描绘五台山春夏季节繁花似锦的景象。 8. 坐具:僧人的坐垫,通常用布料制作,长约一尺八寸。 9. 山门:佛寺的大门,也用来泛指寺庙本身。 10. 五百余:古人常以百来形容众多,这里的“五百余”是指五台山的诸多寺庙。
去完善
赏析
《总咏五台》是一首描绘五台山风光的古诗。诗人以独特的视角,通过对五台山五座山峰、毒龙池、猛虎岩等地貌和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五台山的壮丽景色。其中,“五顶嵯峨按太虚”一句,形象地描述了五座山峰高耸入云的壮观景象;“毒龙池畔云生操,猛虎岩前客过疏”则展示了五台山险峻的地形特征,暗示了此地超凡脱俗的意境。 此外,诗中还描写了五台山的冰雪覆盖的山峰、繁花似锦的美景,以及佛教圣地所特有的庄重气氛。在诗的最后两句“展开坐具长三尺,已占山门五百余”中,诗人通过对比五台山的广阔空间和仅有三尺之宽的坐具,表达了五台山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和崇高地位。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五台山画卷,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五台山的神秘与壮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总咏五台》是宋代诗人张商英在公元1127年左右创作的,时值北宋末南宋初之际。这一时期,中华民族历史发生重大转折,外忧内患严重。诗人张商英任职于朝廷,期间多次上疏,关心国事民生,渴望救国家百姓于水火之中。然而朝廷内部党争激烈,其正直敢言的风格使其屡遭排挤,甚至一度被贬谪到远地。但他仍坚守气节,矢志不渝。 在这段时间里,五台山的秀丽风光和历史积淀深深地吸引了张商英,他数次游览五台山并对其进行深入了解。于是,他写下这首诗,通过对五台山的赞美和描绘,表达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