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昭陵渡马伏波庙

标题包含
昭陵渡马伏波庙
功名要结后人知,马革何妨死裹尸。 汉帝可能疑薏苡,湘民却解荐江蓠。 纸钱撩乱巫分胙,粉壁阑斑客写诗。 堕水跕鸢无处问,滩头斜照晒鸬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乐雷发(1250年-1323年),字声远,号雪矶,南宋末年著名文人。他出生于浙江乌程(今湖州)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乐雷发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游历四方,结交...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并得到世人的认可,英勇战死在沙场也不失为一种荣誉。 即使汉代皇帝对薏苡仁的疑惑犹在,但湘地的民众却深知这种植物的美好。 杂乱的纸钱和巫师分享的祭品,墙壁斑驳却有游客写诗纪念。 无人知道那坠入水中的老鹰,而滩头上的夕阳却照在鸬鹚身上。
去完善
释义
1. 昭陵渡马伏波庙:昭陵是西汉卫青、霍去病墓所在地,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西。昭陵渡马伏波庙是为了纪念东汉时期伏波将军马援所建立的寺庙,马援曾被封为伏波将军,卒谥忠成。 2. 马革裹尸:指军人战死于沙场,用马革包裹尸体。形容英勇作战,死而无憾的英勇行为。 3. 汉帝:这里指的是汉武帝刘彻。 4. 薏苡:薏苡是一种禾本科植物,古人认为其果实有药用价值。此处可能是暗示杨恽之狱的故事。汉朝大臣杨恽因罪被免职,后来被汉武帝平反,但因信中提及薏米案而遭逮捕入狱。这个故事可能用来隐喻马援可能被误解的情况。 5. 湘民:湖南省一带的民众。 6. 荐江蓠:江蓠是一种草本植物,可食用也可药用。此处可能是寓意马援受到民众的拥护和爱戴。 7. 纸钱:祭祀时焚烧的纸制冥币。 8. 巫分胙:胙是指祭神时的福肉。巫分胙表示巫师在祭祀时分享祭品。 9. 粉壁阑斑:粉壁指墙壁,阑斑指斑驳的样子。粉壁阑斑形容墙壁上的斑驳痕迹。 10. 跕鸢:跕意为站立,鸢指老鹰。跕鸢形容老鹰站在水面上的样子。 11. 鸬鹚:一种水鸟,擅长潜水捕鱼。
去完善
赏析
首联:诗人以“马革裹尸”的典故起笔,表达了建功立业的决心和视死如归的精神。这是对于历史上杰出将领英勇奋斗、顽强不屈的形象刻画。 颔联:诗人以“薏苡明珠”的寓言故事,暗示了马伏波庙前的湘民质朴、纯真,对英雄充满敬仰之情。这表现了作者对普通民众的深深关怀,以及对信仰力量的肯定。 颈联:诗人通过描绘祭祀的场景,表现了人们对英雄的感激与怀念之情。而“粉壁阑斑客写诗”则寓意着后世文人墨客对英雄的赞美与敬仰。 尾联:诗人以象征手法描绘“堕水跕鸢”的情景,表现了战事后的宁静。而“滩头斜照晒鸬鹚”则给人以希望之感,预示着国家未来的繁荣昌盛。 全诗寓情于景,抒情言志,展现了诗人的理想与抱负,以及对和平、幸福的美好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昭陵渡马伏波庙》是南宋诗人乐雷发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53年,正值南宋末年,中原山河破碎,北方沦陷在金人手中,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但仍在风雨飘摇之中。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乐雷发作为一位怀有家国情怀的文人,对国家前途命运深感忧虑。他曾多次上疏谏言,呼吁朝廷励精图治,整顿朝纲,抵御外敌入侵,但并未受到重视。乐雷发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内心苦闷,于是将这种情感寄托在诗歌创作中。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经过昭陵渡马伏波庙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在国事艰难之际对古代英雄人物马援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