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普化赞

标题包含
普化赞
踢倒饭床,特地乖张。 指空话空,撤颠撤狂。 木槌拈来换人眼,赢得恶声满大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普化赞:是佛家的一篇赞美诗,赞扬释迦牟尼佛的普化成就。 2. 释普宁:为唐朝时期一位僧人,对佛学有较深的理解,创作了此诗。 3. 踢倒饭床:比喻做事不合常理。这里用踢倒饭床来暗示普宁法师所行之事不同寻常。 4. 特地乖张:表示极其异常,与众不同。 5. 指空话空:指出佛教中所讲虚空之境,用以宣扬佛教教义。 6. 撤颠撤狂:形容言行激烈,体现普宁法师在宣法时的热忱之心。 7. 木槌拈来换人眼:喻指通过将佛教教义通俗地讲解出来,使人们易于理解和接受。 8. 赢得恶声满大唐:表达了尽管受到误解和非议,但普宁法师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继续传播佛法的精神。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是释普宁的一首充满反讽和荒诞的讽刺诗。诗人通过描绘一个行为怪异、口出狂言的人物形象,以戏谑的方式表达对世俗观念的不满和对真理的追求。 首先,“踢倒饭床,特地乖张”两句展示了诗中主人公的反常举动:他把吃饭的桌子踢翻,以示与常规行为的决裂。这种乖张的行为暗示了诗人的独立精神和对传统束缚的反抗。 接下来的“指空话空,撤颠撤狂”则是诗人进一步揭示这位主人公的狂妄与虚无。他不仅指着空中谈论虚无,而且言行疯癫。诗人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看似癫狂实则清醒的形象,以此凸显对社会现实的讽刺。 最后两句“木槌拈来换人眼,赢得恶声满大唐”则是对主人公行为最为尖锐的讽刺。他用木头雕刻的锤子来替换别人的眼睛,这种荒诞至极的举动招致了社会的负面评价,使得他的名声在大唐境内传开。这实际上是诗人对自己的遭遇做出的自我调侃,同时也是在抨击社会对不同观点的不宽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普化赞》是南宋诗人释普宁的一首赞美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是公元1276年左右。在这一年里,南宋都城临安被元军攻破,南宋灭亡。 在这一时期,释普宁作为一位禅僧,身处乱世,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悲剧。他深感痛惜,于是写下了这首《普化赞》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众生的关爱。在这首诗中,他通过赞美普化禅师的智慧和慈悲,表达了对和平、和谐的向往。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宋元交替的历史阶段。由于蒙古帝国的崛起,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被蒙古占领,南方则由南宋政权统治。然而,随着蒙古军队的南侵,南宋政权逐渐衰弱,最终在公元1279年被元朝所取代。这一时期的战乱和社会动荡,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