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塘
磐嬉截长淮,闻自隋天子。
运丁大业末,役跨辽东始。
汹涌沟浊河,赤血洗千里。
江都天东南,岁阅翠华指。
锦帆抹非烟,叠鼓蓬蓬起。
紫幰朱丝络,百万罗卫士。
璇房贮彩女,灼灼艳芳李。
虞公正逢恶,何稠甘没齿。
一从水调奏,便识还声已。
浪传遭閟春,不悟羊无尾。
雷塘一掬土,仅足掩冠履。
行人为伤心,清泪堕如水。
池荒九曲春,尚想迷楼倚。
落日注芜城,牛羊下坡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磐嬉截长淮,闻自隋天子:意为盘踞在淮河上游的雷塘,是从隋朝皇帝那里得知的。
2. 运丁大业末,役跨辽东始:大业末年,运输从辽东开始。这里的大业指的是隋朝皇帝杨广的年号“大业”。
3. 汹涌沟浊河,赤血洗千里:形容战争的惨烈。
4. 江都天东南,岁阅翠华指:江都在中国东南方向,每年都能看到皇帝的仪仗队从这里经过。
5. 锦帆抹非烟,叠鼓蓬蓬起:表示皇帝出行时的场面。
6. 紫幰朱丝络,百万罗卫士:描述皇帝出行的盛大场面。
7. 璇房贮彩女,灼灼艳芳李:描述皇宫中美丽的宫女们。
8. 虞公正逢恶,何稠甘没齿:指的是当时在雷塘的两个人,一个是不幸遇到祸事的虞公,另一个是甘心一辈子平庸的何稠。
9. 一从水调奏,便识还声已:意思是说,自从听到水调歌头,就知道声音已经回来了。
10. 浪传遭閟春,不悟羊无尾:指谣言四起,让人分不清真假。
11. 雷塘一掬土,仅足掩冠履:表示雷塘现在已经变得很小,只能掩盖住人们的鞋子。
12. 行人为伤心,清泪堕如水:路人看到这里,不禁落下悲伤的泪水。
13. 池荒九曲春,尚想迷楼倚:九曲池荒芜了,但人们还是想象着曾经的迷楼依然屹立在那里。
14. 落日注芜城,牛羊下坡觜:夕阳映照在荒凉的古城上,牛羊在山坡下吃草。
去完善
赏析
《雷塘》是南宋诗人刘弇的一首怀古诗。全诗通过描绘隋朝雷塘的繁华景象与历史沧桑,感叹隋炀帝的荒淫奢侈,进而警示人们要引以为戒。
首联描述了隋朝雷塘的地理环境:“磐嬉截长淮,闻自隋天子。”雷塘位于扬州,地处长江与淮河之间,是大隋皇帝游乐之地。
颔联讲述了隋朝大运河的修建过程:“运丁大业末,役跨辽东始。”隋炀帝在位时,为了便于南粮北调,开凿了大运河。这一宏大的工程在隋朝末年完工,一直延伸至辽东。
颈联描绘了隋朝雷塘的繁华景象:“汹涌沟浊河,赤血洗千里。江都天东南,岁阅翠华指。”这里的河道犹如汹涌的大海,河水中流淌着千万人的鲜血。皇帝每年都要巡游江都,翠华在此驻足。
尾联通过对隋朝雷塘遗址的描述,表达了作者的历史思考:“雷塘一掬土,仅足掩冠履。行人为伤心,清泪堕如水。”如今,曾经的雷塘只剩下一小捧泥土,行人路过此地,不禁泪流满面。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隋朝雷塘的辉煌与衰败,揭示了历史的教训,告诫后人要以史为鉴,珍惜眼前的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雷塘》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刘弇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78年至1019年之间,也就是刘弇任职翰林院和左仆射期间。这一时期正是北宋中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繁荣,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
刘弇在此期间的际遇颇丰,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后又进入中央朝廷任翰林院学士、左仆射等要职。他在政治上的成功使他对国家的治理有着深刻的见解,这也反映在他的诗歌中。同时,刘弇对民间疾苦也有深切的关注,这使他能够在诗歌中对社会的阴暗面进行揭露和批判。
在刘弇所处的时代,北宋的中期已经出现了一些弊端,如官僚腐败、奢侈之风盛行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发展,也为诗人提供了创作灵感。因此,《雷塘》这首诗歌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也揭示了现实中的种种问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