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过吴江有感 其二
栖棘空回首,飞凫竟折腰。
祇今随泛宅,敢复叹沉僚。
行路终难拗,迷魂不可招。
山川良是昔,恍似鹤归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栖息在荆棘之上回顾过去,飞翔的水鸟也会折腰。现在只能随波逐流地生活,不敢再叹息过去的繁华。人生道路终究艰难曲折,迷失的灵魂无法召回。山山水水还是过去的样子,恍惚间像仙鹤回归远方。
去完善
释义
1. 栖棘:指居住在山林之中。栖,居住;棘,荆棘,喻指山林。
2. 飞凫:指迅速离去的事物或人。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的离开。
3. 折腰:表示屈身下拜,这里是说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坚持。
4. 祇今:如今,现在。
5. 泛宅:漂浮的居所,常用来形容无固定的住处。
6. 沉僚:沉沦的下级官吏。
7. 拗:违背,这里指道路的曲折。
8. 迷魂:迷失方向的灵魂,这里比喻迷茫的心情。
9. 鹤归辽:看到家乡的景物,就像看到了遥远的家乡。辽,遥远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诗人程俱的这首《舟行过吴江有感 其二》以流动的场景、情感与思绪为线,贯穿全诗,表达出在吴江之行的所见所思。
首联“栖棘空回首,飞凫竟折腰”,一写停驻在吴江地区而缅怀过往,二写飞雁弯曲身躯,展现吴江地势的崎岖多变。这里的“空回首”和“竟折腰”呈现出一种动态的画面感,暗示了行船于吴江的艰难与诗人感慨的心情。
颔联“祇今随泛宅,敢复叹沉僚”,“泛宅”寓意漂泊无定的生活,诗人感慨自己在漂泊的生活中,又怎敢叹息那些在困境中的同伴。此句透露出游子在外、思家念友之情。
颈联“行路终难拗,迷魂不可招”,描绘了行走路途的困难无法抗拒,魂魄迷失而无法召回,体现出行旅中突如其来的变故和人身无奈之感。
尾联“山川良是昔,恍似鹤归辽”,诗人由眼前的吴江山水联想到过去所见的美好景色,似乎自己就像那远归的仙鹤,道出诗人对过去的眷恋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舟行过吴江有感 其二》这首诗是北宋诗人程俱创作于公元1045年左右的作品。这段时间,程俱正处在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他从一个普通的书生通过科举考试逐渐走上了政治舞台,担任过地方官吏。然而仕途并不顺畅,他的正直和才学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使得他在诗中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在程俱生活的时代,即北宋中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诗歌创作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然而,随着王安石变法的推进,朝野间的政治斗争日趋激烈,这给文人士大夫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才学和勤奋来为国家效力;另一方面,他们又担心在政治斗争中受到排挤和打压。这种矛盾的心情在程俱的诗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他的这首诗中,程俱通过对吴江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故土的热爱之情。同时,他借江水喻人生,表达了在宦海浮沉中的无奈与感慨。诗中既有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也有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充分展示了他作为一个士人官员的人文关怀和忧患意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