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致斋太常寺以杖画地成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致斋太常寺以杖画地成二首 其二
杖藤为笔沙为纸,闲立庭前试草书。 无奈春风犹掣肘,等闲撩乱入衣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攽(bān),字贡父,号公非,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他生于公元1023年,卒于公元1104年,享年82岁。 刘攽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刘筠是北宋著名的文人,曾任翰林学士。刘攽自幼受到...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以藤为笔、沙地为纸,悠然地站在庭院前尝试草书的书写。无奈春风依旧牵制着我,随意地扰乱我(的书法),使字迹凌乱不堪。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太常寺:古代朝廷设立的管理祭祀礼仪的官署;杖:手杖,这里代指书法家手中的毛笔;藤:竹子;沙:细碎的颗粒,这里代指纸张;闲立:闲暇时站立;庭前:院子前面;草书:书法的一种类型,具有笔画简练、书写快捷的特点;春风:春天温暖的风;犹:还,仍然;掣肘:束缚,限制;等闲:轻易,随便;撩乱:扰乱,使混乱;衣裾:衣服的下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闲暇之余,拿起手杖在地上草率地写字,表达自己的心境。然而春风却像掣肘一样,轻易地将文字搅乱,如同生活中的诸多琐事干扰着诗人本来的平静。全诗表达了作者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致斋太常寺以杖画地成二首 其二》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刘攽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68年前后,正值北宋仁宗年间。在这个时期,刘攽曾任国子监直讲、秘书省著作郎等职务,期间多次参与国家政事讨论,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 刘攽所处的时代,正值北宋中期,政治局势相对稳定。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重,贫富差距加大,民间矛盾逐渐激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朝廷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如推行王安石的新法等。在这个过程中,刘攽积极建言献策,为国家治理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诗歌创作方面,刘攽善于运用质朴的语言描绘生活场景,抒发个人情感。这首《致斋太常寺以杖画地成二首 其二》,通过描绘自己以杖画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忧虑。虽然诗中并未明确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但可以从诗人的感慨中感受到他对现实问题的深深关切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