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祀
水泛牌头五里亭,尚留破庙压空坰。
松萝阴覆鸦群怪,里社声传土偶灵。
幡袅欹竿三丈赤,溪分荒藻数丛青。
头陀强解愚夫卜,瓶缶花香带肉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译文:沿着水边行走五里的地方有一座亭子,那里还留有破旧的庙宇和空旷的原野。松树和藤蔓的阴影下聚集着一群怪异的乌鸦,乡村神社里传来土地神的传说。红色的旗帜在风中飘扬,小溪边的杂草丛生。僧人勉力解答着普通人关于命运的疑问,他们的水瓶中装满了花香,却带着些许的肉腥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水泛牌头五里亭:泛,指水面开阔;牌头,古代驿站的名称;五里亭,古代设在城外五里处供行人休息的亭子。
2. 尚留破庙压空坰:尚,仍然;空坰,空旷的土地。
3. 松萝阴覆鸦群怪:松萝,松树间垂下的植物;阴覆,遮蔽;鸦群怪,成群乌鸦。
4. 里社声传土偶灵:里社,古代基层政权单位;土偶,土地神像。
5. 幡袅欹竿三丈赤:幡,长条形旗子;袅,随风摇曳;欹竿,倾斜的竹竿;三丈赤,红颜色。
6. 溪分荒藻数丛青:溪分,溪水分流;荒藻,生长杂乱的水草;数丛青,形容水草繁茂。
7. 头陀强解愚夫卜:头陀,佛教僧侣;强解,勉强解释;愚夫,愚昧的人。
8. 瓶缶花香带肉腥:瓶缶,陶制容器;花香,指焚烧香料的烟雾;带肉腥,带有祭祀时的血腥气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淫祀》描绘了古代民间的一种祭祀场景,展现了作者对此现象的审视和批判。首先,“水泛牌头五里亭,尚留破庙压空坰”两句,描述了在一条河的岸边,一座破败的神庙矗立在空旷的地方,暗示了这种祭礼的荒谬与无意义。接着,“松萝阴覆鸦群怪,里社声传土偶灵”,进一步描绘了神庙周围的环境:阴森的松树和藤蔓笼罩着神庙,使得周围的氛围更加诡异;同时,庙里的神像和土偶被村民们当作神明膜拜,表现出当地人的迷信思想。
紧接着,“幡袅欹竿三丈赤,溪分荒藻数丛青”则聚焦于庙中的装饰:红色的幡子摇曳生姿,插在倾斜的三丈高的竹竿上;溪边杂乱的水草丛生,更显得这个地方的荒凉。这些描绘不仅揭示了祭礼之奢华与乡村之贫穷之间的对比,也表现了作者对这些浪费资源的过度铺张的不满。最后,“头陀强解愚夫卜,瓶缶花香带肉腥”,则反映了寺庙里的僧侣也在掺和着这种荒诞的仪式,他们为村民们占卜吉凶,并在香炉里放入带有血腥味的祭品。这让作者不禁发出嘲讽,指出这些所谓的“智者”并未真正理解信仰的真谛,反而助长了愚昧之风。
整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民间祭祀的画面,并从多个层面揭示了其中的荒诞性,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批判态度。同时,这首诗也反映出当时民间的信仰观念以及社会风气,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淫祀》是宋代诗人董嗣杲创作的一首描绘民间祭祀场景的诗歌。这首诗以犀利独特的笔触揭示了当时民间盲目崇拜、乱祭神灵的陋习。这首诗歌诞生于宋末元初(公元1279-1368年)的时期,是历史上一个充满动荡和变革的时代。
在南宋末年,由于政治腐败、战乱频仍,社会矛盾激化。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无法承受现实的苦难,纷纷求神拜佛寻求精神寄托。因此,许多无知百姓迷信用神灵祭祀能够消灾避难,出现了大量“淫祀”现象。
此时,董嗣杲作为一个士人,怀有忧国忧民之心,对民间的这种行为深感忧虑。他深入观察民间风俗,敏锐地抓住了人们愚昧无知的精神面貌,用讽刺和警示的笔墨揭露了这一丑陋现象,希望唤起民众理智的思考,从而改变现实中的困厄。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