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池 其一
漾漾璇题湛镜光,团团素璧剪方方。
一抔曾勺蟾蜍玉,犹带仇池翰墨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澈的池塘水波荡漾,如同镜子般反射着明亮的月光;圆形的白璧点缀在其中,剪出一片宁静的景象。曾经捧起的一把蛤蟆玉,至今还带着仇池的翰墨之香。
去完善
释义
1. 漾漾:水波摇动的样子。
2. 璇题:美玉装饰的宫殿飞檐。
3. 湛镜光:比喻平静的水面像镜子一样明亮。
4. 团团:圆形的样子。
5. 素璧:白色的玉璧。
6. 剪方方:形容剪裁成方形。
7. 一抔:一把。
8. 勺:舀取。
9. 蟾蜍玉:指月亮。
10. 仇池:古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南部,此处泛指历史文化古迹。
11. 翰墨香:笔墨的香气,这里指诗文的韵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所见的美景和他对美景的感受。首句“漾漾璇题湛镜光”用词典雅,生动地刻画了水面波光粼粼的景象。其中,“璇题”是指玉石栏杆,诗人通过这一意象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而“湛镜光”则表达了水面的平静如镜。次句“团团素璧剪方方”形象地描绘了池边的景色,以“素璧”形容池塘的圆形轮廓,突出其洁白无瑕的特点;“剪方方”则是说这圆形的池塘如同一把剪刀,剪裁出四方的天地。
接着诗人通过“一抔曾勺蟾蜍玉,犹带仇池翰墨香”来表达对美景的赞美。他用“蟾蜍玉”来形容池中的倒影,既具象化又富含诗意。同时,他通过“仇池”这个典故,表达了对古人墨客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追求。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景交融,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相互呼应,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下池 其一》是南宋诗人释居简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可以追溯到南宋晚期,大约公元1180年至1220年之间。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释居简的生活经历丰富,他曾经出家为僧,并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多有感悟。这个时期正是南宋政权衰落、战乱频繁的时期,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动荡不安。诗人以敏锐的目光观察到了这种现实状况,并从自身角度表达了自己的关切之情。
时代背景方面,这一时期南宋政治腐败,内忧外患严重。在北方,金国不断南下侵扰;在国内,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在这种背景下,诗人抒发个人感慨,并关注民生疾苦,揭示了社会的困境和民众的苦难生活。这些内容都体现在《下池 其一》的诗歌中,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和对民生福祉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