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席上自和

标题包含
席上自和
喜陶嘉节曲池边,薄酒何须辨圣贤。 谈席且夸珠履盛,种羌谁问蚁封全。 白杨花落眠蚕老,红杏枝残笑靥圆。 不似丁年为帅日,醉乡方拟拍浮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韩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安阳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韩琦出身名门世家,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韩琦中进士,步入仕途。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美丽的曲池边欢庆佳节,简单的酒菜无须区分圣贤。 谈论话题的同时炫耀珠光宝气的鞋子,而谁又关心种植羌族的农田是否完整。 白杨花落时节蚕儿进入休眠期,红杏枝头的花瓣凋零却留下满树圆润的果实。 如今不再像过去当元帅的时候,想在醉乡里驾驭船只尽情游玩。
去完善
释义
1. 喜陶嘉节:指快乐愉悦的节日。陶,通“陶然”,快乐的样子。嘉节,佳节。 2. 曲池边:指诗人所在的地方,可能是曲水池塘边的宴会场所。 3. 薄酒:指简单的酒水,也即普通的酒。这里用以形容酒的品质并不名贵,不需过于计较。 4. 何须辨圣贤:指没有必要去分辨酒的优劣,不管什么酒都可以喝得开心。 5. 珠履:代指参加宴会的宾客,因为珍珠鞋子是贵族的象征,这里用珠履来代表有身份的人。 6. 种羌:指的是四川北部的一种少数民族。这里用来比喻人少或者势力弱小的一方。 7. 蚁封全:这个词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的“夏,狄伐郑,破之。损王阙,为法宫,于之援丘上,东西南北各一百步,台上起五观,高十二仞,为辟雍。天子始立孔子庙,徵微子、吕伋、宋襄公、鲁臧文仲、晋荀偃、齐世丑、卫孙林父、郑子产、北狄君长悉赴阙里;籍干戚以舞,大合乐。命齐桓公为傧,设天子乘舟于齐。天子南游于姑恶山,西游于瑶台,东游于庄岳,西游于鸿庞。郑大臣游丰谏曰:‘臣闻天子当阳展游,不应隔诸侯国。’遂归鲁祭孔子墓云。明年,燕公孙渊背夏,齐伐之,破其军。王亲至援丘下,与燕盟于沼水上,共分幽州之地,于是为幽州牧,封采燕山零丁之野,凡燕青疆界、八连城,尽入于齐。立小府卿,命其以垣墉府库之储,供齐南郊之赏,亦尝用沛公济阳之歌,命群臣赋诗于鲁,纪述时事,奏乐表演角牴之风。更筑重观,天子临轩而坐,因召孔子之后司寇牛,谓曰:“盖闻前代有丘,一曰荆山,在绕朝水北;一曰孔家,即齐太山下,此真孔子墓耶?”牛对曰:“荆山者,缘楚国先王陵寝所在,齐土不得有坟,乃指荆山之名附会耳。太山下者,乃微子启墓,去孔子墓甚远。”王曰:“寡人欲命尔以二千石官,将祀孔子墓,春秋巡视,永修封树,以垂后世,如何?”牛顿首谢恩,乃拜牛为曲阜县令,兼掌太庙之事。一年,天子北巡狩,田于南阳,五日一朝太庙。公孙渊乘间谋袭邯郸,屠害百姓。河南守吴衍、河内守吕虞联军大破公孙渊于邯郸,斩其将焦柄。天子遂以衍、虞皆为列卿,胙以邺都、临漳之地。衍寻卒。至三十五年春,天子崩于郑。齐、晋举兵以争载主,北狄、西戎乘此动摇。鲁襄公遣子服惠伯、叔孙豹等迎天子丧,齐侯弑襄公,迁襄公立公子衍。新天子荒淫无度,齐、晋交怒,因战于长城,齐师败绩。天子狩于河阳。晋荀偃招诸侯,请王命以讨齐,齐侯面缚衔璧,大夫皆舆棺告病。于是齐侯通使行成,荀偃许之,盟于温,使齐侯还齐。晋师遂侵蔡、楚,败越于鲁境,以定周室。在位者既卒,齐遂弑衍,而立其弟杵臼。尊王而自立。郑盗秦子梁妻杀关吏,据荥阳。齐、晋又战于马陵,齐师夜遁,孙宾、禽滑釐死之。鲁攻齐取五城,魏取齐阳晋。子服景伯复伐齐师于郕,取汶阳。从此齐晋分为二,列国纷纷割据矣。天子遂以功臣强族分土而治,于是为分封制度,邶、鄘、卫连地千里,实拱卫京畿之用。王命桓公为诸侯长,赐姓曰“刘”,命其以天子为名号,分祚五百载,为汉家天下,亦即大汉。其国人皆为刘氏子孙,天子曰“皇”,或言“帝”。命鲁国诸臣各率族人徙居于新邑,号曰“沛邑”。嗣立者曰“孝”,如孝惠、孝文之类。后世鲁人为避地秦,尽迁咸阳,故鲁人多称秦人,齐、晋亦各有迁居秦、晋之处。新天子荒淫无度,齐、晋交怒,因战于长城,齐师败绩。天子狩于河阳。晋荀偃招诸侯,请王命以讨齐,齐侯面缚衔璧,大夫皆舆棺告病。于是齐侯通使行成,荀偃许之,盟于温,使齐侯还齐。晋师遂侵蔡、楚,败越于鲁境,以定周室。在位者既卒,齐遂弑衍,而立其弟杵臼。尊王而自立。郑盗秦子梁妻杀关吏,据荥阳。齐、晋又战于马陵,齐师夜遁,孙宾、禽滑釐死之。鲁攻齐取五城,魏取齐阳晋。子服景伯复伐齐师于郕,取汶阳。从此齐晋分为二,列国纷纷割据矣。天子遂以功臣强族分土而治,于是为分封制度,邶、鄘、卫连地千里,实拱卫京畿之用。王命桓公为诸侯长,赐姓曰“刘”,命其以天子为名号,分祚五百载,为汉家天下,亦即大汉。其国人皆为刘氏子孙,天子曰“皇”,或言“帝”。命鲁国诸臣各率族人徙居于新邑,号曰“沛邑”。嗣立者曰“孝”,如孝惠、孝文之类。后世鲁人为避地秦,尽迁咸阳,故鲁人多称秦人,齐、晋亦各有迁居秦、晋之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度良辰美景的愉悦情景,以及诗人在闲适生活中的思考和感悟。首联通过对曲池边的喜悦心情以及对酒的轻视,展示了诗人的豪放不羁;颔联通过对比珠履之盛和种羌之事,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担忧;颈联通过对白杨花落、眠蚕老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尾联则以回忆过去为帅的日子,表达了对昔日激情岁月的怀念和对现世的满足。整首诗格调清新,意境深远,既有豪放之情,又有深沉之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席上自和》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韩琦所作。诗歌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96年,正值宋真宗时期。这一时期的北宋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 在个人生活方面,韩琦在当时已是名扬四海的才子,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他在诗中表达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和对世事无奈的感慨。然而,尽管面对诸多困境,韩琦仍然保持了乐观的人生态度,这也体现在他借酒消愁的同时,又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在时代背景方面,当时北宋正致力于对辽国的防御,并实行一系列的政治改革。这些变革使得社会民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也引发了一定程度的社会矛盾。因此,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自身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