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碧
清秋访林馆,寒碧凝瑶风。
冷入琅玕聚,凉生琛玉丛。
枝枝撑明月,叶叶起清风。
朝云挂余翠,夕照摇残红。
断鸦噪方宿,鸣凤栖复冲。
扶疎玉梵府,析蔌水晶宫。
露花滴翡翠,烟絮缠蛟龙。
万竿响笙竽,一林撼丝桐。
饮罢身欲蜕,联镳翔太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秋天的清净时刻拜访幽静的古老书屋,寒冷的绿意凝结在清凉的空气中。
琅玕树聚集的地方显得格外冷清,而满是翠绿宝石般叶子的丛林则感觉凉爽宜人。
每一根树枝都像是托着一轮明月的支柱,每一片叶子都在轻轻拂动着带来清新的微风。早晨的云彩仿佛被竹影挂住了它的余翠,傍晚的阳光又像是把凋零的花瓣轻轻摇落。
树梢上,乌鸦刚停止喧哗;凤凰又在高空中飞翔鸣叫。这里像是那云雾缭绕、绿树繁茂的寺庙,也像是如水晶般清澈的水中宫殿。露水在花朵上闪烁如翡翠,烟雾和柳絮相互缠绕如舞动着的蛟龙。
万竿竹子沙沙作响就像风吹过笙竽和丝桐的声音,整个竹林都在回应。喝下这美景,就像脱离了尘世,骑着马儿,翱翔于浩渺的太空之中。
去完善
释义
1. 清秋:秋天,特指秋天的凉爽天气。
2. 林馆:树林间的馆舍或别墅。
3. 寒碧:寒冷中的碧绿。
4. 瑶风:清凉的风。
5. 琅玕:比喻霜竹或竹子。
6. 琛玉丛:珍贵的玉石堆积在一起。
7. 明月:明亮的月亮。
8. 清风:微风。
9. 朝云:早晨的云彩。
10. 夕照:夕阳的光辉。
11. 断鸦:失群的乌鸦。
12. 鸣凤:鸣叫的凤凰。
13. 扶疎:枝叶茂盛的样子。
14. 玉梵府:美丽的竹林居所。
15. 析蔌:清脆悦耳的声音。
16. 水晶宫:水边的凉亭。
17. 露花:带着露水的花朵。
18. 翡翠:绿色的美玉。
19. 烟絮:烟雾般的柳絮。
20. 笙竽:古代吹奏乐器。
21. 丝桐:指琴瑟之类的弦乐器。
22. 饮罢:喝完酒后。
23. 蜕:蜕变,变化。
24. 联镳:一起骑马。
去完善
赏析
《寒碧》是南宋著名道士、诗人白玉蟾的一首描绘山林景色的诗歌。诗中通过对秋天山林的细致观察和描述,展现了作者超尘脱俗的隐逸之志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首联“清秋访林馆,寒碧凝瑶风”,点明了时节和地点,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清凉肃穆的氛围。颔联“冷入琅玕聚,凉生琛玉丛”,通过琅玕(一种似珠的美玉)和琛玉(即玉石)的形象,形象地表达了山中景色的寒冷与清凉。颈联“枝枝撑明月,叶叶起清风”,以树枝托起明月,树叶吹起清风的生动画面,展示出山间景色的空灵之美。
接下来,“朝云挂余翠,夕照摇残红”,以朝霞和晚霞为背景,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美景。紧接着的“断鸦噪方宿,鸣凤栖复冲”,则用乌鸦和凤凰作为意象,传达了作者对于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然后的“扶疎玉梵府,析蔌水晶宫”,“露花滴翡翠,烟絮缠蛟龙”,分别描绘了山林中的景象,如玉梵府(寺庙)、水晶宫(传说中仙人居所)等,以及山间清晨的露水和烟雾缭绕的景象。而尾联“万竿响笙竽,一林撼丝桐”,则是通过音乐般的竹林景象,巧妙地表达了对山林生活的热爱。
总之,这首《寒碧》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将秋天的山林景色展现得如诗如画,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寒碧》是南宋著名诗人白玉蟾创作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94年至1229年之间,这是南宋时期的后半段,也是白玉蟾的主要创作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白玉蟾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他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但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成年后,他进入官场,但因正直不阿,屡遭排挤,最后辞官归隐。在这个过程中,白玉蟾开始接触道家思想,逐渐走上了求仙问道的路途。
在南宋后期,政治腐败,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白玉蟾选择放弃世俗功名,追求心灵的解脱和宁静。他的诗歌创作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
《寒碧》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诗中以“寒碧”比喻山水的秀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在这动荡时代的无奈和迷茫,以及他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