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点绛唇

标题包含
点绛唇
水陌轻寒,社公雨足东风慢。 定巢新燕。 湿雨穿花转。 象尺熏炉,拂晓停针线。 愁蛾浅。 飞红零乱。 侧卧珠帘卷。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寇准(961年-1023年),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1. 早年经历:寇准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寇湘曾担任国子监教授。寇准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在少...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湿润的小路上感受轻微的寒气,春雨滋润着大地,东风缓缓吹来。一群新燕筑好了巢,飞来飞去地觅食。雨水打湿了花瓣,使它们显得更加鲜艳。香气扑鼻的香炉,宛如静止的时间,拂晓时分,女主人收起了针线。她眉头微皱,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忧虑。此时的窗外,落英缤纷,她斜靠在珠帘旁,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点绛唇:词牌名。 2. 寇准:字平仲,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3. 水陌:水路边的田地。 4. 轻寒:微寒,稍有寒冷的感觉。 5. 社公:土地神。 6. 雨足:雨量充足。 7. 东风慢:春风缓慢。 8. 定巢:稳定住鸟巢,指燕子在春天筑巢繁殖。 9. 湿雨:湿润的雨。 10. 穿花转:穿过鲜花飞舞。 11. 象尺熏炉:用象形图案装饰的尺子和香薰炉。 12. 拂晓:黎明时分。 13. 停针线:停止做针线活。 14. 愁蛾浅:形容忧愁的美人。 15. 飞红:飘落的落花。 16. 侧卧:侧身躺下。 17. 珠帘:珍珠串成的门帘。 18. 卷:卷起,收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里的一场春雨过后,万物复苏的情景。“水陌轻寒”和“社公雨足东风慢”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早晨,空气中还带着一丝寒意,春雨刚刚停止,东风缓慢吹拂的场景。接下来的“定巢新燕”和“湿雨穿花转”两句,则展现了新生的小燕子在湿润的花朵间穿梭飞翔的画面,生动而富有生机。 下阕中,“象尺熏炉,拂晓停针线”描绘了女子在清晨时分,手捧熏炉,暂时放下针线活儿的情景,表达了她在春天的美好时光中对生活的向往和期盼。结尾的“愁蛾浅。飞红零乱。侧卧珠帘卷”三句,则是以女子的视角展现了一片繁华落尽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短暂和美丽易逝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点绛唇》是北宋名臣寇准的一首词。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是在公元993年,此时正值寇准因支持皇帝改革而被贬官的阶段。在此时期,寇准不仅被罢免了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还被一贬再贬,先后任道州司马和雷州司户参军。在这段时间里,寇准的人生充满了曲折与艰难,但他仍然保持乐观的心态,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在寇准所处的时代,北宋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一方面,北方边疆的辽国对中原地区的侵略日益严重;另一方面,国内政治斗争激烈,官僚集团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寇准坚定地主张加强国防、整顿政治,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然而,他的政治主张并未得到朝中多数人的支持,反而使他陷入了艰难的境地。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寇准写下了这首《点绛唇》,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全词通过描绘深秋时节的自然景象,传达了作者在逆境中的坚韧品质和乐观精神,同时也揭示了北宋时期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