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秋在魏塘值风雨
向来玩事每欣逢,老去相忘更客中。
天下山河清影在,人间风雨此宵同。
孤鸾夜泣菱花暗,老兔秋悲桂子空。
料得嫦娥念摇落,不教无酒对征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直都是喜欢各种玩乐事情的我,现在老了反而更加容易忘却。尽管年纪大了,却仍然身处他乡。
放眼望去,天下的山山水水依旧清晰如画;而人间的风风雨雨,在今天晚上似乎与以往并没有什么不同。
孤独的鸾鸟在夜色里暗自哭泣,仿佛连明亮的镜子都黯淡下来;年老的老兔在秋天里倍感悲哀,似乎桂花树上的果实也变得空空如也。
猜想月宫中的嫦娥也在感慨人类的凋零,因此她不愿让乘着斗篷的征人们面对如此场景而无酒可饮。
去完善
释义
1. 魏塘:古代地名,今浙江省嘉兴市境内。
2. 甲午:指公元1234年。
3. 清影:清晰的影像或轮廓。
4. 孤鸾:单独的鸾鸟,比喻孤独的人。
5. 菱花:指月亮。
6. 老兔:指玉兔,传说中月宫里的动物。
7. 桂子:桂花。
8. 嫦娥:神话中的仙女,居住在月球上。
9. 摇落:凋谢。
10. 征篷:远行时的篷船。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甲午中秋在魏塘值风雨》诗中,李曾伯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他在中秋佳节时所遇到的风雨交加的场景。诗人首先提到自己过去喜欢过节,但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心情已经淡薄。接下来,他描述了风雨中的景象,天上河山依旧清晰,而人间的风雨却使得这个夜晚变得凄冷。
接着,诗人通过“孤鸾夜泣菱花暗,老兔秋悲桂子空”这两句,形象地描绘出中秋之夜的悲哀与孤独。孤独的人哭泣,使夜晚的菱花显得暗淡;兔子悲伤地看着满天的乌云,失去了欣赏桂花的机会。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内心的情感与外部的景物融为一体,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哀思。
最后,诗人想象着嫦娥也为自己此刻的境遇感到同情,她不忍心看着人们在风雨中度过这个节日,于是用酒来安慰他们的心灵。这首诗通过对中秋夜风雨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甲午中秋在魏塘值风雨》是南宋著名诗人李曾伯在甲午年(1174年)中秋节时创作的诗歌。李曾伯生于1159年,此时年仅16岁。他在少年时期便展现出过人的才学,曾任官职,但后因战乱和政局变动,被迫离开家乡,漂泊在外。
甲午年,正值南宋中期,金国崛起并与南宋形成对峙局面。此时国内政治局势复杂,战事不断,百姓生活困苦。李曾伯作为一位有抱负的文人,希望能为国家出一份力,却因时局所困,无法施展才华。他在这个特殊的中秋节里,身临魏塘,遭遇风雨,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感慨。
在这首诗中,李曾伯表达了思念故乡、怀才不遇的情感。他以中秋佳节为背景,通过描绘风雨交加的画面,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自己的无助。这首诗虽然表达的是个人情感,但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的疾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