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沟山
清见林泉意已开,知音曾有魏王来。
两忘更得栖神地,不染人间一点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澈可见的山林泉水,让人心情愉悦豁然开朗;这美妙的景致,也吸引过许多知音前来欣赏。忘却俗世的纷扰,便能找到心灵的栖息之地;不沾染半点世俗尘埃,尽享这片净土的美好。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流沟山: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
2. 清见:清晰看见。
3. 林泉意已开:指诗人在流沟山中欣赏到的自然景色。
4. 知音:指了解、赏识自己的人。
5. 魏王:即曹操,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曾封魏王。这里以魏王代指曹操。
6. 两忘:指诗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7. 栖神地:指使人精神得到休息的地方。
8. 不染人间一点埃:指流沟山的自然环境纯洁无瑕,不受尘世污染。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流沟山的自然风光和诗人向往的清静之地。首句“清见林泉意已开”,写诗人看到流沟山的清幽景色,心中豁然开朗。次句“知音曾有魏王来”,则提到了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魏惠王曾到访流沟山的故事,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缅怀和对古代君王的理解与共鸣。
三、四句“两忘更得栖神地,不染人间一点埃”,诗人表示若能在这片山水中忘记世俗纷扰,寻找到心灵的宁静,那么就能真正做到不被尘世的污浊所沾染。诗人借此表达了他的出世思想和追求心灵纯净的精神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流沟山》是南宋诗人黄裳的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1279年)。这个时期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是一个政治动荡、战争频繁的时代。
在黄裳的一生中,他曾多次担任过官职,但在政治上并未取得显著成就。他的诗歌创作主要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在这首诗中,黄裳通过对流沟山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流沟山》创作的年代,南宋政权偏安一隅,面临着金国的威胁。这个时代的人们普遍有一种忧患意识,而这种意识也影响了黄裳的诗歌创作。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