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师惠彰请赞
顾我游世间,如云在天上。
任缘而去住,不作去住想。
南北信所之,东西无定向。
为人少方便,动便拦腮掌。
恁地去离泥水底本师,如何却唤作环溪和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愿我在世间飘游,如同云朵自在天空。
听从缘分指引我的方向,心中不执着于去往何处。
南方或北方,我都愿意前往;东方或西方,没有固定的方位。
为人处世尽量减少麻烦,却常常受到误会和指责。
就这样离开泥泞的尘世,回归原本的宁静,为何还被称为环溪和尚?
去完善
释义
顾:照顾;顾看我,即关照我的意思。
游世间:在人间生活。
任缘:听凭因缘。指一切顺应自然。
去住:离开或停留。
南北信所之:无论南北都随意而行。
东西无定向:没有固定的方向。
为人少方便:给人们很少的帮助。
拦腮掌:打耳光。
恁地:这样。
离泥水底本师:离开了原处的老师。
环溪和尚:一位名叫环溪的和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小师惠彰请赞》是宋朝僧人释惟一所作。诗中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惠彰禅师的潇洒与自由。诗人用云在空中飘荡来形容惠彰在世间游历的形象,表明他的心灵不受世俗羁绊,自由自在。这种超脱尘世的心态让惠彰在日常生活中随性而行,不为外物所动。然而,惠彰又绝非消极避世之人,他乐于助人,为人厚道,时常为他人排忧解难。
释惟一在最后两句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何如此洒脱的人却被称为“环溪和尚”?这个问题既是对惠彰禅师生平的回顾,也是对读者内心的叩问。这个名字是否束缚了他的本性?还是说,这恰恰是他内心世界的外化,代表着他对世间万物无拘无束的态度?这些问题留待读者去思考和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小师惠彰请赞》是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05年(北宋崇宁四年)。在这个时期,黄庭坚正遭受贬谪,被流放至黔州(今重庆彭水县)。他在政治上失意,但在文学和书法上却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黄庭坚已经60岁,正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回顾自己的一生,感叹世事的无常,以及对佛法的深刻理解。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惠彰小师的赞美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他对人生的哲思。
在《小师惠彰请赞》创作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北宋末期,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徽宗皇帝在位,他热衷于书画艺术,但对国政疏于管理,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此外,佛教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人们精神寄托的重要途径。黄庭坚作为一位佛教学者,对佛教有着深厚的信仰,这在他的作品中也有所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