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宁海李明府
山县风光异,公门水石清。一官居外府,几载别东京。
故疾梅天发,新诗雪夜成。家贫思减选,时静忆归耕。
把疏寻书义,澄心得狱情。梦灵邀客解,剑古拣人呈。
守月通宵坐,寻花迥路行。从来爱知道,何虑白髭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中的景色独特别致,公门的石头和水流清澈分明。一位官员居住在远地,已经好几年没回过京城了。
老毛病在梅雨季节发作,新诗篇在雪夜里写成。家境贫寒使得想要放弃眼前的职务,时局安定更想念田园的农耕生活。
翻阅古籍寻找道义,内心的澄明洞察案件的真情。梦里和贤士共谋策略,用古剑挑选合适的人展现才能。
赏月直至天亮,寻觅鲜花走过长长的路途。一直以来喜欢探索真理,哪在乎头发变白。
去完善
释义
收到,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一些注释:
1. 寄宁海李明府:这是一首寄给在宁海任县令的李明的诗。
2. 山县:指县里的山区。
3. 公门:指官员办公的地方。
4. 外府:古代称京城以外的州郡为外府。
5. 东京:此处指的是古代的东京洛阳,与现在的日本首都无关。
6. 故疾:旧有的疾病。
7. 梅天:梅雨季节。
8. 新诗:刚写好的诗。
9. 减选:削减选拔名额,这里表示家贫无法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
10. 归耕:回乡务农。
11. 把疏:梳理案情。
12. 书义:法律条文的意思。
13. 澄心:使心情平静。
14. 狱情:案件的情况。
15. 梦灵:指梦境中的灵魂。
16. 剑古:宝剑的历史。
17. 守月:看守月亮。
18. 迥路:远路。
19. 爱知道:喜欢探究事物的道理。
20. 白髭生:胡须变白,形容年老的模样。
去完善
赏析
《寄宁海李明府》是一首表达作者与宁海李明府间深厚友谊的诗作。诗中描述了宁海的山水风光和清静环境,体现了宁海李明府在当地的政绩和人格魅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朋友间的关爱。诗人在此诗中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宁海李明府》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周贺之手。此诗创作于唐元和年间(806-820年)。当时社会较为稳定,人民生活逐渐恢复元气,文学艺术的创作也呈现繁荣景象。
周贺的一生历经波折,曾任著作郎、秘书省校书郎等职,期间历经被贬谪流放。他在政治生涯上未能施展抱负,遂寄情于诗歌创作。这首《寄宁海李明府》就是周贺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中,文人墨客们喜好以官职相称,周贺的“寄宁海李明府”,实际上是写给一位叫做李明的县令。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周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以及对时局的担忧之心。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周贺作为文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