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九日寄史推
弁有山兮水有湄,登临舍此复何之。
发疏帽脱狂嘲后,雁过江涵感慨时。
盛府主宾俱好事,满城风雨苦吟诗。
人生自可行乐耳,剑首功名但一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站在山的这边眺望彼岸的水边,除了这里还能去哪里登高望远呢?梳理稀疏的头发,摘下帽子恣意大笑,此刻的放纵也是对生活的另一种理解;看着大雁飞过,江水渐渐回归宁静,内心的感慨油然而生。在富裕的家庭里,宾客们都喜欢寻找乐事,整个城市的气氛都在鼓励人们用心去写诗。生活中当然可以追求快乐,而那短促的名利就当作是秋风中短暂的嘶鸣吧。
去完善
释义
1. 弁山:位于浙江省湖州市,是江南的名胜古迹,景色优美,流传有许多诗词歌赋。
2. 湄:岸边,河岸两侧。
3. 舍此:除了这个地方。
4. 狂嘲:狂放地嘲笑自己。这里指诗人笑自己头发稀疏,帽子脱落,形象滑稽。
5. 涵:包含,蕴含。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情感内敛,不露声色。
6. 盛府:这里指繁荣的城市。
7. 主宾:主人与客人。这里指诗人和他的朋友。
8. 好事:喜好交游,喜欢共同欣赏美好事物。
9. 苦吟诗:努力地推敲诗句,创作出优美的诗篇。
10. 剑首功名:形容功名之事微不足道,不值得过分追求。
11. 一吹:一次呼吸之间。这里用来比喻短暂的时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以及超脱名利的潇洒态度。诗歌开篇即描绘了壮丽的山水景色,突显出登临时的喜悦与豪情。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以发疏帽脱的狂嘲和雁过江涵的感慨展示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人在盛府主宾的融洽相处和满城风雨的苦吟诗中,展现了他在社交和创作中的快乐。最后,诗人以“人生自可行乐耳,剑首功名但一吹”这一警句收尾,抒发了他超脱名利、尽享生活的豁达情怀。整首诗感情饱满,意境高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九日寄史推》是南宋诗人牟巘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后期,也就是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这个时期正值南宋末年,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政治腐败,民生疾苦。
在这个时期,牟巘作为一位文人,他的人生际遇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他在仕途中并不得意,曾一度被贬谪,这使得他对现实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他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百姓疾苦的关切和对朝廷的忧虑。
在诗中,牟巘以九日为引子,表达了对友人史推的思念之情。九日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人们登高赏菊,饮酒赋诗,以此表达对亲友的思念之情。牟巘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景象,表达了与史推的深厚友谊以及对他们之间无法相聚的无奈。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