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早春
何地避春愁,终年忆旧游。一家千里外,百舌五更头。
客路偏逢雨,乡山不入楼。故园桃李月,伊水向东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何处可以避开春天的忧愁,整年都在回忆过去的游乐时光?离家千里之外,听见清晨五更时的百舌鸟啼叫。旅途中偏偏遇到下雨,故乡的山景无法进入眼底。想起家园里的桃李花,以及那永远流向东方的伊水河。

去完善
释义
洛阳:古代古都,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百舌:鸟名,即反舌鸟,善于模仿其他鸟的叫声。这里用来形容早春时百鸟争鸣的热闹景象。
伊水:发源于河南栾川县,向北流经嵩县、偃师,至偃师市南入洛河。这首诗中的伊水泛指洛阳一带的水系。

去完善
赏析
洛阳早春时节,春意盎然。诗人顾况的这首《洛阳早春》以婉转的笔触表达了离家的愁绪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首联“何地避春愁,终年忆旧游”,诗人询问何处能够躲避春日的忧愁,而事实上,无论身在何方,终年的时光都在思念曾经的游历。这句诗以反问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悲哀。
颔联“一家千里外,百舌五更头”,远方的家乡离诗人相隔千里,夜深人静之时,百舌鸟的声音在五更的寂静中尤为明显。这句诗进一步表现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与思家之情。
颈联“客路偏逢雨,乡山不入楼”,旅人的道路偏偏遇到春雨绵绵,无法看到远处的家乡山景。这一句道出了诗人旅居在外,无法亲近故土的怅惘心情。
尾联“故园桃李月,伊水向东流”,诗人想象着家乡春天的桃李月色,伊水静静地向东流淌。诗人以此描绘了故乡的美好景象,也寄托了对家乡深深的眷恋。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离家在外的愁绪和对故乡的深深怀念。诗人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厚的情感积淀,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动的洛阳早春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洛阳早春》顾况这首诗描绘了洛阳早春的景色。洛阳在唐朝时期是著名的古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美丽的自然风光。顾况生于唐玄宗时期,是唐朝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诗才横溢,作品中既有对民间生活的关注,也有对山水景色的赞美。
在顾况生活的年代,唐朝正处于鼎盛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然而,这一时期的皇室权力斗争也日益激烈,社会矛盾逐渐激化。顾况本人曾在朝廷任职,但因直言敢谏而受到排挤,最后被迫辞官归隐。
在这种背景下,顾况以洛阳早春为题,通过描绘洛阳早春的美景,表达了他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民间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他对朝廷腐败和社会矛盾的不满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