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又登南楼

标题包含
又登南楼
缥渺层峦出画阑,半空长锁白云闲。 一弓斜折蜀江水,八字平分汉渚山。 眼入中原鸿去迥,手摩华表鹤飞还。 好天谁遣成南北,遗限悠悠落照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陈杰"这个人物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不够明确,或者这个人并不是公众人物。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具体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相关信息。
去完善

译文
朦胧的山脉在画屏中显现出来,仿佛是天空中的白云悠闲地飘荡。那蜿蜒曲折的江水流向远方,如同一张弯弓把两岸的山川分割开来。放眼望去,中原的天空辽阔无垠,一只大雁飞向远方,而触摸到的地方则是华表,那里有仙鹤在飞翔。美好的天气是谁造就的呢?或许答案就在这悠长而宁静的晚霞之中。
去完善
释义
1. 缥渺:形容模糊而遥远。这里指远处的山峦如画卷般朦胧。 2. 层峦:重叠的山峦。 3. 画阑:画有图案的栏杆。 4. 半空:天空的一半,这里指高高的天空。 5. 长锁:长时间被锁住。这里是说白云在天空中悠闲地飘荡。 6. 斜折:弯曲、转折。这里指江河曲折流向远方。 7. 一弓:古人用弓箭测量距离,这里用来比喻长江弯弯曲曲的形状。 8. 蜀江:长江上游的一段,四川境内的河流。 9. 八字:指江河的支流与主流相交形成的形状像“八”字。 10. 汉渚:指汉江两岸的陆地。 11. 中原:指中国的中部地区。 12. 鸿去迥:大雁远去,这里的“鸿”指大雁。 13. 华表:古代立在宫殿或陵墓前的石柱,上有横贯的装饰性横梁,形状像双翼展翅,这里借指皇城。 14. 遗限:指天然的界限。 15. 落照:夕阳西下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首联“缥渺层峦出画阑,半空长锁白云闲”中,“缥渺”描述了层峦叠嶂的山景如画卷般展现在眼前,给人以缥缈仙境之感。而“半空长锁白云闲”则通过描绘天空中的白云,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流露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欣赏之情。 颔联“一弓斜折蜀江水,八字平分汉渚山”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展现了江南山水的美景。“一弓斜折蜀江水”形象地描绘了弯曲的江水,宛如一张弓,给人以动态美;“八字平分汉渚山”则体现了两岸山峰的对称之美,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 颈联“眼入中原鸿去迥,手摩华表鹤飞还”中的“眼入中原鸿去迥”是诗人眺望远方,感受到大地的辽阔,表现出游子离家的哀愁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手摩华表鹤飞还”则表达了诗人期望能够像仙鹤一样自由飞翔、摆脱尘世纷扰的愿望。 尾联“好天谁遣成南北,遗限悠悠落照间”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通过对天地自然的感叹,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转。同时,这两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又登南楼》是宋代诗人陈杰所作,创作于公元1264年。这一年,南宋灭亡,元朝建立,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此时,江南地区历经战乱,百姓生活困苦,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陈杰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曾担任地方官吏,因直言敢谏,被贬谪至江南一带。在元初的动荡时局下,陈杰亲历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艰辛。他的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悲愤,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与关怀。 在这首诗中,陈杰以南楼为象征,表达了他在乱世中对故乡和祖国的眷恋之情。他通过对南楼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切。同时,他也抒发了自己作为文人墨客,虽身处逆境,但依然坚守信念,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