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玛瑙数珠偈

标题包含
玛瑙数珠偈
一切有为法,幻相有去来。 如来真实义,无去亦无住。 我原宝珠光,徧照大千界。 随光所照处,见者悉成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才邵,字美中,号竹溪,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生于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卒于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享年39岁。 刘才邵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在少年时期就博览群书,学识渊...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有为法:佛教术语,指由因缘造作而成的事物或现象。 2. 幻相:虚幻的现象。 3. 如来:佛陀的十种尊号之一,意为“从如实之道而来成正觉”。 4. 真实义:佛教术语,指真实的道理或真理。 5. 大千界:大千世界,是佛经中描述的大范围宇宙空间。 6. 宝珠光:比喻佛的智慧光明。
去完善
赏析
《玛瑙数珠偈》以如玛瑙般珍贵的珠玑之言,道出佛教教义的精髓。首联“一切有为法,幻相有去来”,揭示了世间万物皆为无常,因缘而生,因缘而灭的道理。颔联“如来真实义,无去亦无住”,则道出了如来自性常住的奥义,不生不灭,不增不减。 诗中的颈联“我原宝珠光,徧照大千界”,形象地描绘了佛陀之光普照众生,引导众生走向觉悟之境的画面。尾联“随光所照处,见者悉成佛”则传达出只要接触到佛光、领悟佛法之人,皆可成就菩提,达到彼岸。 整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诠释了大乘佛教的核心教义,值得细细品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玛瑙数珠偈》是南宋文人刘才邵的一首词,创作于公元1156年。在这一年里,刘才邵作为御史大夫,眼见当时朝政腐败、民间疾苦,颇有感慨。他曾多次上疏皇帝,要求整顿朝纲,但并未得到重视。这一时期,宋朝国力渐衰,政治腐朽,民众生活困苦。面对这样的现实,刘才邵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愤懑,但他又无法改变现状,只能借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 这首《玛瑙数珠偈》正是他这一时期心境的真实写照。词中以玛瑙数珠为喻,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朝廷的不满。他将朝廷比作破旧的玛瑙数珠,寓意着国家的衰落和腐败;又将自己的人生比作破损的珠子,表达了对时局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担忧。 在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刘才邵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政治腐败的强烈不满。这是他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对生活、对国家的一种深刻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