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石门瀑布

标题包含
石门瀑布
奔倾漱石亦喷苔,此是便随元化来。 长片挂岩轻似练,远声离洞咽于雷。 气含松桂千枝润,势画云霞一道开。 直是银河分派落,兼闻碎滴溅天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干(809年-约880年),字雄飞,号玄英子,唐朝晚期著名的诗人。他出生于浙江淳安,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方干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因性格耿直、不愿趋炎附势而未被录取。此后,他放弃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奔腾的水流冲击着石头,同时也激起了青苔的生长,这一切都是自然现象带来的。长长的瀑布如同轻盈的白练挂在岩石上,远远地就可以听到它在洞穴中流动时发出的声音,这声音有时像低沉的雷声。水气里蕴含着松桂的香气,而水流走势如同云彩霞光的画卷展开。就像银河的分派落下人间,还听闻那细小的水滴击打着天台山的地面。
去完善
释义
1. 奔倾漱石:指水流快速冲击岩石。 2. 元化:自然的变化。 3. 长片挂岩:指瀑布像一片长长的布挂在岩石上。 4. 远声离洞:指瀑布声音从远处传来。 5. 咽于雷:形容瀑布的声音如同雷鸣一般响亮。 6. 气含松桂:指瀑布的水汽含有松树和桂树的味道。 7. 千枝润:形容水汽滋润了周围的树木。 8. 势画云霞:指瀑布飞流的气势如同画出了云彩和霞光。 9. 一道开:指瀑布像一条分开的路径。 10. 银河分派落:比喻瀑布如同银河的一部分落下。 11. 天台:山名,位于浙江天台县北,这里代指瀑布所在地。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赞美石门瀑布的诗作。诗人方干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通过对瀑布的细致观察,生动地展示了瀑布的自然美景及其所带来的丰富感受。 首联“奔倾漱石亦喷苔,此是便随元化来”,形象地描绘了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冲击石头的壮观景象,同时透露出一种自然的韵味。这里的“元化”指的是大自然的造化。诗人用“奔倾”、“漱石”、“喷苔”等词描绘瀑布的形象,赋予其动感和生机。 颔联“长片挂岩轻似练,远声离洞咽于雷”,进一步描绘了瀑布的细节。“长片挂岩”指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时形成的水帘,形象生动;“轻似练”则暗示了水流的轻盈。“远声离洞咽于雷”是对瀑布声音的描写,以“离洞”形容瀑布源头的神秘感,“咽于雷”来形容瀑布的声音洪亮如雷,凸显了瀑布的气势。 颈联“气含松桂千枝润,势画云霞一道开”,则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示了瀑布周围的生机与活力。诗人运用“气含松桂千枝润”来强调瀑布带来的湿润空气及松树、桂树的生长景象,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势画云霞一道开”则通过描绘瀑布水雾形成的美丽景色,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洞察力。 尾联“直是银河分派落,兼闻碎滴溅天台”,以浪漫的想象手法收尾,将瀑布比作从银河中分流而下的水流,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诗人以“天台”代指瀑布所在之地,表达对这一自然景观的由衷赞美。全诗通过对石门瀑布的形象描绘以及生动的细节展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石门瀑布》是唐代诗人方干的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朝中期,大约在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歌创作尤为活跃。 在这个时期,方干是一位颇有才华的诗人,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做过小官,后来辞官回乡,过着隐逸的生活。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语言清新,形象生动。 《石门瀑布》这首诗描绘了石门瀑布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在创作这首诗时,方干正生活在故乡浙江淳安一带,那里山水秀美,自然景观丰富,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