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南亭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川明丽的气氛已经改变,岩石寒冷的地方依然有云团簇拥。南亭的草儿逐渐显露出绿意,春天池塘里的泉水脉动渐起。阳光和煦中,可以听到鸟儿的鸣唱;雨后初晴,可以看到柳树枝条变得繁茂。在这样的环境中,池馆显得逍遥而华美,作为一城之长的我,更加感到惭愧。

去完善
释义
1. 川明:指河水清澈明亮。
2. 气已变:指气温已经发生变化,开始变暖。
3. 岩寒:指岩石边依然寒冷的地方。
4. 云尚拥:指云层依然厚重。
5. 南亭:诗中的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6. 草心绿:指小草开始发芽生长。
7. 春塘:春天的池塘。
8. 泉脉动:指泉水流动的声音。
9. 景煦:指阳光和煦。
10. 禽响:指鸟儿的叫声。
11. 雨余:指下过雨后。
12. 柳重:指柳树在雨后显得更为茂盛。
13. 逍遥:自由自在的状态。
14. 池馆华:指池馆的华丽景象。
15. 益愧:更加感到惭愧。
16. 专城宠:指一城之长的地位。这里诗人自谦为一名小小的官员。

去完善
赏析
《春游南亭》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色,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现出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在欣赏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品味:
1. 首联“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这句诗表现了春天的气息已经渗透到山川之间,虽然岩石上还留有冬日的寒意,但云层已经开始松动,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2. 颔联“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这一联描述了春天的景象,南亭的草地已经绿意盎然,春塘里的泉水也开始涌动,显示出春天的活力。
3. 颈联“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这句诗描绘了春天和煦的阳光,鸟儿欢快地啼叫,春雨过后,柳树显得愈发厚重,充满了生命力。
4. 尾联“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在这个美好的春日里,自己在池塘边悠然自得的心情,同时也对城中的权贵表示惭愧,因为他们无法感受到这种自然的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春游南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氛围,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权贵的蔑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游南亭》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南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方面,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至德年间(756-758年)。这个时期,韦应物正处于人生低谷,他曾因触犯皇帝而被贬为滁洲刺史。然而,正是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韦应物开始关注自然山水和民间疾苦,将个人的遭遇融入到了诗歌创作中。
同时,这个时期的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恢复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民众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应物的诗歌作品多表现出对百姓生活的关心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形成了独特的山水田园诗风格。
综上所述,《春游南亭》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韦应物在人生低谷时期,通过对春天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这个时期唐朝的社会现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