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刘明府所藏秋江欲雨图
墨云含雨江空蒙,岛屿细琐连烟空。
我家茆屋菰苇丛,卷蓑背笠随渔翁。
展掩倍觉心神融,缅想惨澹经营中。
王孙玉面食肉相,万里山川入遐想。
当时宫禁断过逢,可得如侬逞江望。
江天漠漠那容画,渺莽风烟生笔下。
凫鸿灭没波不摇,雾墅霜林共萧洒。
乃知绝艺神与通,般薄傲睨窥化工。
市师日日江湖上,几人擅价能无穷。
君家双莲冰玉质,此画与人俱第一。
固应缄鐍付牢收,俗眼纷纷莫轻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墨云含着雨水让江河显得模糊不清,无数的岛屿在雾气中若隐若现。
我在一间茅草屋里,周围满是湖中的菰草和芦苇。
卷起蓑衣戴上斗笠,跟随渔翁一起去捕鱼。
心境舒展,心情愉悦,仿佛能看到过去那些惨淡经营的日子。
想一想王孙贵族们吃着山珍海味的生活,真是令人向往。
皇宫里的人很难得见过这些景象,而我可以尽情地欣赏这江景。
江上的天空如此广阔,怎能轻易描绘出来呢?
水鸟和鸿雁在水中出没,水面平静如画。
烟雾笼罩的小屋,白霜覆盖的树林,都显得格外美丽。
我明白高超的艺术需要与神相通,技艺非凡才能绘制出这般美景。
市场上的画师虽然很多,但有几个人能够具有无尽的才华呢?
你家的两幅莲花图有着冰清玉洁的品质,这两幅画作堪称一绝。
应该好好收藏,不要轻易拿出来给那些世俗的眼光欣赏。
去完善
释义
1. "墨云":形容乌云翻滚的景象。
2. "江空蒙":江水被雾气笼罩,呈现出朦胧的景象。
3. "岛屿细琐":描述江中的岛屿被雾气萦绕,形状变得模糊不清。
4. "烟空":烟雾弥漫的天空。
5. "茆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
6. "菰苇丛":指生长在水边的芦苇。
7. "展掩":打开画卷欣赏。
8. "缅想":回顾过去的情景。
9. "惨澹经营":形容画家在创作过程中艰辛的创作过程。
10. "王孙玉食":指贵族的生活。
11. "过逢":偶然相遇。
12. "那容画":如此美丽的景色很难用画笔描绘出来。
13. "渺莽":形容辽阔无际的江河。
14. "风烟":指绘画作品的意境。
15. "灭没":消失不见。
16. "波不摇":形容水面平静。
17. "雾墅霜林":雾气环绕的村落和秋天被霜打过的树林。
18. "萧洒":指萧瑟的景象。
19. "绝艺":指绘画艺术。
20. "神与通":指画中蕴含着画家的灵魂。
21. "般薄":即轻薄,形容技艺高超。
22. "傲睨":骄傲的姿态。
23. "化工":自然的造化之力。
24. "市师":市场上的画师。
25. "擅自价":随意定价。
26. "人俱第一":人和画都是第一流的。
27. "缄鐍":锁住,这里指妥善保管。
28. "牢收":严密收藏。
29. "俗眼纷纷":普通人在鉴赏方面的无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烟雨朦胧的秋日江面图景。首联以“墨云含雨江空蒙”开篇,巧妙地运用水墨画的技法,勾画出一幅水墨江南的画面,通过“墨云”、“含雨”、“江空蒙”等词句,展现出秋江欲雨的气氛。紧接着“岛屿细琐连烟空”一句,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远处的岛屿,这些岛屿在烟雾弥漫的江面上若隐若现,犹如仙境一般。
颔联和颈联是诗人的想象和对画中情景的感慨。诗人想象自己身处画中世界,与渔翁一起披蓑戴笠,体验江面的生活。画面中的岛烟雾缭绕,仿佛是王孙贵胄在思考人生哲理。宫殿里的繁华与江南水乡的美景形成鲜明对比,让诗人思绪万千。
接着诗人通过对画家技艺的赞美,深化了对画作的感受。“江天漠漠那容画,渺莽风烟生笔下”表现了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他将江面的浩渺之感呈现在纸上,令人叹为观止。而画中的禽鸟在水中翱翔,水波不兴,彰显着画家对生活细节的精准把握。
后四联则转向对画作主人的赞美和对画作的珍视。作者认为这幅画就像是江边的自然风光一样,都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艺术瑰宝,应该得到妥善保管,不轻易示人,以避免被世俗眼光所误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丰富的意象,生动的描绘以及对画作的独特见解,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人文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无限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刘明府所藏秋江欲雨图》是南宋诗人陈造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时期(1127-1279年),这个时期正值宋金对峙阶段,南宋虽偏安一隅,但文化艺术发展依然繁荣。
在这个时期,陈造生活在江南一带,任官多年,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他曾在朝为官,后辞官回乡,过着隐逸的生活。陈造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使得他的诗作充满了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这首诗描绘了秋江欲雨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陈造通过对刘明府所藏秋江欲雨图的题咏,展现了他在江南水乡的独特感悟和人生体验。这首诗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个人心境的表达,展现了陈造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卓越的诗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