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窗遣兴 其八

标题包含
秋窗遣兴 其八
智者尚明察,不为物理宥。 吾儒任学术,精力事研究。 至人邈难继,得亦瞠乎后。 庸盲终溟漠,全天亦自厚。 大化无殊途,何事朴与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吕本中(1084年-1145年),字居仁,号紫微山人,祖籍寿州(今安徽寿县)。他是北宋末南宋初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和诗人。 吕本中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吕希哲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官员。吕本中自幼...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智慧的人擅长洞察事物本质,不受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蒙蔽。我们这些读书人在学术上倾注心力,致力于研究工作。然而伟大的人物难以仿效,即使是得到了他们的成果也会觉得望尘莫及。那些平庸愚昧的人终究会在混沌中迷失,但是上天会善待他们。大自然的演化并无二途,为何朴实和华丽会有区别呢?
去完善
释义
1. "智者尚明察":智慧的人擅长洞察事物的真相。 2. "不为物理宥":不受物理规律的限制。 3. "吾儒任学术":儒者重视学术。 4. "精力事研究":集中精力做研究。 5. "至人邈难继":品德高尚的人难以仿效。 6. "得亦瞠乎后":即便得到了,也仍然觉得相形见绌。 7. "庸盲终溟漠":平庸之人终究会陷入迷茫。 8. "全天亦自厚":保全自己的天性,并且以此为荣。 9. "大化无殊途":自然界的演化并无特别的途径。 10. "何事朴与秀":为何质朴与卓越的事物并存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智慧为主题,以哲学的视角探讨了智慧的体现和意义。诗人认为智者应该具有洞察力,不受事物的束缚;儒家学者则应该在学问上倾注精力进行研究。然而,伟大的智者是难以模仿的,即使得到了他们的教诲也难以望其项背。而庸俗之人始终愚昧无知,但也许这正是天地之间的自然规律。 诗人指出,宇宙中的变化并无不同,无论是朴素还是繁华都是生命的一部分。这首诗歌通过对于智慧和生命的讨论,展现了诗人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独特理解,也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窗遣兴 其八》是南宋诗人吕本中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1179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此时,吕本中已经年过半百,经历了宦海沉浮,曾在朝廷任职,后来因为政治原因被贬谪到地方。在地方任职期间,他亲眼目睹了民间的疾苦,感受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这些都成为他创作的素材。 在南宋时期,国家局势不稳定,外患内忧并存。金兵屡次南下侵犯,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此同时,国内的官僚腐败、民生困苦等问题也日益严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吕本中深感忧虑,他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够唤起人们的忧患意识,关心国事,共同为国家的前途命运担忧。 在这首《秋窗遣兴 其八》中,吕本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他用“落叶”、“虫声”等意象来表现秋天的萧瑟,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通过这首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吕本中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