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春事到西湖,处处梅花笑。
抖擞长安车马尘,眼底青山好。
身世两悠悠,岁月间中老。
极目烟波万顷愁,此意谁知道。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的故事来到了西湖,每处都有盛开的梅花在微笑。
抖落掉西安城市的尘土,映入眼帘的是美丽的青山。
身世已经历经沧桑,岁月也在不知不觉中老去。
抬头望去,那浩渺的烟波似乎承载着无尽的忧愁,但这情绪又能向谁诉说呢?
去完善
释义
《卜算子》注释如下:
1. 春事到西湖:指春天来临时,西湖边的梅花盛开,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春事,春天的景象。
2. 长安车马尘:这里的长安是古代中国的首都,用以代表繁华的都市生活。车马尘,指车马奔波的场景,比喻繁华热闹的生活。
3. 眼底青山好:形容美好的自然景色,青山象征着美丽的大自然。
4. 身世两悠悠:指人生的经历和时间流逝。身世,人生经历;悠悠,长久、漫长的意思。
5. 岁月间中老:指在岁月的流逝中渐渐老去。间中,逐渐、慢慢地。
6. 极目烟波万顷愁:指放眼望去,水波浩渺,心生忧愁。极目,放眼远望;烟波,江面的水雾;万顷,广阔的水域。
7. 此意谁知道:表示这种心境无人能懂。
去完善
赏析
《卜算子》是宋代词人吴潜的一首描绘西湖风光的词。上阕写春天的西湖,梅花开得正盛,笑语盈盈,仿佛在向行人致意。“抖擞长安车马尘”一句,将繁华的京城与清新的西湖相比,更加衬托出西湖的美丽和宁静。下阕写词人身处江湖之远,却仍心忧国事,放眼望去,碧波万顷的湖面上弥漫着忧愁,这种情感又能向谁倾诉呢?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和高尚的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卜算子》吴潜在南宋时期创作,这首词反映了当时词人对于朝廷倾颓的忧虑和自身命运的感慨。公元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南宋灭亡,然而一些遗民诗人仍然坚持创作,表达他们的悲愤与怀念之情。
吴潜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十分坎坷,他因政治原因被贬谪到江州任职,远离了繁华的都市生活,孤独、忧郁之感油然而生。在他的眼中,江山依旧,但时代已变,山河破碎,故土难回。吴潜在这首词中以动植物寓意人生浮华及磨难,通过巧妙地运用传统的诗词技巧,展现了这位爱国诗人在山河之痛下的无限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