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兖州城楼

标题包含
登兖州城楼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朝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 杜甫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曾担任过官职。他自幼学习儒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便充满历史的厚重感,我在此凭栏远望,不禁独自陷入沉思。
去完善
释义
孤嶂:孤立的山峰;秦碑:秦始皇所立的石碑;鲁殿:指鲁地的宫殿遗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登高远望为切入点,展现了杜甫年轻时对自然与历史的敏锐感知。开篇点明时间和地点,“趋庭”一词流露出诗人对父亲的敬重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家庭背景的温馨。接着,诗人描绘了一幅宏大的自然画卷:浮云、大海、高山与平原交织成一幅辽阔的景象,既体现了大自然的雄浑壮美,也暗喻了历史的深远与绵长。 后半部分转入怀古,通过“秦碑”与“鲁殿”的意象,将时空拉回遥远的过去。这些残存的历史遗迹,既是往昔辉煌的见证,也是岁月无情的象征。尾联“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则从景物描写转向内心抒发,表达了诗人面对历史沧桑时复杂的情感——既有敬畏,也有惆怅。 整首诗布局严谨,层次分明。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怀古,情景交融,意境开阔。语言质朴而凝练,情感深厚而不露痕迹,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雏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当时杜甫正处于青年时期,才华初露但尚未经历安史之乱的沧桑。他游历山东,来到兖州,登上了兖州城楼,眼前壮阔的山河与历史遗迹让他思绪万千。此诗是杜甫早期作品,展现了他对家国命运的关注和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思考。在“趋庭日”的家庭责任与“纵目初”的个人抱负之间,他感受到一种复杂的情感交织,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往昔岁月的追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