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读韦苏州集序
兹辰孟春夕,芳意二分在。
登临愧成晚,倏忽朝晡改。
楼栏带栖鸟,野色半苍黛。
花围郡园夜,柳暗陂塘外。
昏钟四簷雨,悬灯澹予对。
瓶梅书帙乱,茶树窗纱碍。
披文到韦集,神赏希唐代。
炉烟起寂寞,至味久不坏。
妻眠稚无扰,斯境非凡会。
于时暂得我,真浄青莲界。
蚩蚩竞物欲,宵寐犹憎爱。
谁知屡空者,庶远樊笼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光孟春时分,感受这美丽的二月天。
登高望远却感到时光已晚,清晨的阳光转眼变成了黄昏。
栏杆上停留着鸟儿,原野的景色呈现一片苍翠。
夜晚的花朵包围了花园,柳树掩映在水塘的周围。
昏暗的钟声伴随着四檐的雨声,悬挂的灯火照亮了我眼前的世界。
花瓶中的梅花陪伴着书籍的杂乱,茶叶的香气透过窗纱传入我的鼻尖。
翻看着韦氏文集,仿佛感受到了唐代的风雅。
炉烟袅袅升起带来了寂静的氛围,其中的美妙滋味长久不散。
妻子在睡眠中并没有被打扰,这样的环境显得格外珍贵。
在这样的时刻里,我能暂时忘记尘世的纷扰,如同身处清净的莲花世界。
而那些愚昧的人,还在追逐物质欲望,即使在梦中也无法得到安宁。
谁能知道那些物质匮乏的人,或许可以远离世俗的烦恼。
去完善
释义
兹辰孟春夕:
1. 兹辰:这个时刻,此处指诗人在春天某日的傍晚时分;
2. 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正月。
登临愧成晚:
3. 登临:登山临水,此处泛指游览、游玩;
4. 愧:有愧,作者自谦之词。
倏忽朝晡改:
5. 倏忽:极快地,一瞬间;
6. 朝晡:早朝和晚市,此处代指白天。
楼栏带栖鸟:
7. 楼栏:楼阁的栏杆;
8. 带:携带着,表示栖息的鸟儿与楼栏相映成趣。
花围郡园夜:
9. 郡园:郡守的园林,这里指的是诗人所在的园林;
10. 夜:在夜晚。
披文到韦集:
11. 披文:翻开文章,这里是阅读韦应物诗集的意思;
12. 韦集:韦应物的诗集。
炉烟起寂寞:
13. 炉烟:炉子里的烟雾;
14. 寂寞:孤独寂静,指诗人的内心情感。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以春日黄昏时分的心境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诗人登临远眺,欣赏着暮色渐浓的景色,思绪却飘向了远方的历史和岁月。诗人通过描述身边的事物——鸟儿的栖息、花木的繁茂、远近的景致等,展现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坐读韦苏州集序》是南宋诗人苏泂的作品,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年)。这一年,苏轼经历了丧父之痛,又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他辞官回到故乡,开始了田园诗人的生活。
在这个时期,南宋的政治氛围较为压抑,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斗争激烈,而外患也日益严重。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纷纷选择归隐田园,寻求心灵的慰藉。苏泂也是如此,他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研读韦应物的诗歌,并从中汲取灵感。
韦应物是唐代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诗歌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也表达了他对世事的感慨。苏泂在阅读韦应物的诗集时,感受到了一种心灵的共鸣,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以此表达对韦应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