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潘德鄜山行

标题包含
次韵潘德鄜山行
学佛以佛魔,学儒为儒缚。 胡不朝隠几,嗒焉似南郭。 是非风过耳,名利束高阁。 回视平生心,无乃亦大错。 便当息万缘,摆去如斧削。 神游八极表,笑傲有余乐。 山水得胜处,一揽襟量廓。 杖锡群峰颠,宫殿浮碧落。 下瞰徐符岩,居然在山脚。 众水会一涧,颓波泻珠箔。 奔放出中涂,隠潭钟万壑。 轰如破蛰雷,急似晴空雹。 或复地中行,鸢飞鱼自跃。 跻攀至飞电,乳窦知谁凿。 向来因风絮,句法诚软弱。 六花倾万仓,千古无锁钥。 蒙润遍寰海,何止洒林薄。 凭栏眼欲眩,顿洗眵昏浊。 翻身上妙高,愈觉吟魂矍。 凿齿对弥天,相视两无怍。 祇恐星轺登,蕙帐闻怨鹤。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居士,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南宋四贤相之一。 史浩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年仅...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向佛学佛法,反倒被佛法束缚;向儒学儒家经典,却成为儒家的信徒。 为何不效仿朝隐的几位高人,悠闲自得如南郭先生? 世间的是非都不过过耳之风,名利都束之高阁。 回顾我这一生,也许已经犯了很大的错误。 那就应当断绝一切尘缘,如同斧削般坚决。 心灵畅游于无限的空间,笑傲江湖快乐无边。 在胜景秀丽的山水间,尽情拥抱宽广的胸怀。 站在群峰之巅,俯瞰那漂浮在青山绿水间的宫殿。 低下头看那徐符岩,竟然就在山脚之下。 众多的水流汇集成一条小溪,流水冲过如同珠帘般美丽。 中途瀑布奔腾而下,声音如同雷霆轰鸣,又如冰雹砸在晴空。 山谷中的水声犹如群鸟飞翔,鱼儿跳跃。 沿着悬崖攀爬,看到飞瀑直流而下,不知道是谁曾挖掘过那些泉水。 因为风的吹拂而飘荡的雪花,让大地变得一片洁白,千年以来无人能打开这自然的画卷。 滋润着大地的雪花,不仅落在树林里,还洒满原野。 倚着栏杆放眼望去,让人眼睛眩晕的美景让人心胸开阔。 踏雪寻梅,登上高山,更觉得诗兴勃发。 与这漫天的雪花相比,人显得多么渺小。 只怕使者乘着星车到来,听到那帐幕里的怨鹤声。
去完善
释义
1. 潘德鄜山:指宋代诗人潘德鄜,字季真,号听松老人,他常寓居于甘肃的鄜州山中,诗风旷达,颇受后人敬仰。 2. 嗒焉:形容心神极度宁静的状态。 3. 南郭:这里以南郭先生代表远离世俗纷扰的人生态度。 4. 万缘:各种因缘关系。 5. 八极表:八方最远的地方。 6. 徐符岩:可能是古代某地的风景胜地。 7. 鸢飞鱼跃:比喻生活优裕、自由自在的样子。 8. 飞电:形容山路险峻如同飞电般陡峭。 9. 乳窦:山间岩石上涌出的泉水。 10. 六花:雪花的别称。 11. 林薄:林木丛生的地带。 12. 星轺:古代使者所乘的车马,此处代指上级官员的到来。 13. 蕙帐:用蕙草编织的帐幕,这里喻指美好的环境。 14. 怨鹤:被贬谪之士的一种象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山川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境。诗中的“学佛以佛魔,学儒为儒缚”揭示了世人对学问的追求往往被束缚,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隐居于山林的快乐:“是非风过耳,名利束高阁。”“回视平生心,无乃亦大错。”这表达出诗人对名利的淡泊态度,以及对人生追求的自省。 此外,诗中还描绘了山间的美景,如“山水得胜处,一揽襟量廓。”“众水会一涧,颓波泻珠箔。”“奔放出中涂,隠潭钟万壑。”“或复地中行,鸢飞鱼自跃。”等句子,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理想与情操。 最后,诗人在结尾部分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自己诗才的自信:“翻身上妙高,愈觉吟魂矍。”“凿齿对弥天,相视两无怍。”这些都体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坚定的精神信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史浩的《次韵潘德鄜山行》是一首描绘游历鄜山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时值公元1165年。此时,史浩已辞官回乡,安心隐逸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饱览山川美景,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在当时的南宋时代,文人墨客崇尚以山水为友,寄情于山水的隐逸文化十分盛行。而诗人所处的位置,正是南宋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临安府(今杭州)一带,这里的山山水水为文人提供了丰富的游历资源和灵感源泉。同时,南方山水秀美如画,与北方的雄壮山水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江南水乡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风情。 史浩在这段时期体验了从政到隐逸的转变,领略了人生百态。他的作品以朴实无华的文字勾勒出自然之美,表达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段人生的转折使他的诗歌具有更为深厚的内涵和哲理韵味,展现了诗人性格中豁达、开朗的一面。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