洵上人房
自占一窗明,小炉春意生。
茶分香味薄,梅插小枝横。
有意探禅学,无心了世情。
不知清夜坐,知得若为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自己寻一处明亮的窗户,小火炉上春意盎然。茶香四溢却稍显淡薄,梅花枝头随意地斜横着。用心探寻禅宗学问,对世事却无所挂心。夜里静坐,清幽之感油然而生,却又难言其味。
去完善
释义
1. 洵:指洵上人,这里指的是诗人的友人,一位禅师。
2. 自占一窗明:占,占据;一窗明,指明亮的窗户。这句意思是诗人占据了明亮的一扇窗户。
3. 小炉春意生:小炉,即小火炉;春意生,指春天的气息在小火炉上产生。
4. 茶分香味薄:分,分配;香味薄,指茶的香味较淡。
5. 梅插小枝横:梅,指梅花;小枝横,指横放的梅枝。
6. 有意探禅学:有意,表示主动去做某事;探禅学,探索禅宗佛学。
7. 无心了世情:无心了,表示对世俗之事不再挂念。
8. 不知清夜坐:清夜,安静的夜晚;坐,在这里是静坐的意思。
9. 知得若为清:若为,表示如何做才能达到某种境地;清,指清静的心境。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在宁静的月夜中与友人共度时光的诗歌。诗人用简短的笔墨,巧妙地描绘了春日夜晚的景象,表达出内心宁静而又喜悦的情绪。
"自占一窗明,小炉春意生。" 这两句诗以窗户明亮和炉火生起为主景,展现出春日夜晚温暖的气氛。诗人通过这一画面告诉读者,尽管外界环境昏暗,但他内心的世界却充满了阳光和生机。
"茶分香味薄,梅插小枝横。" 接下来两句,诗人详细地描述了室内的景致:茶香扑鼻而来,梅花点缀其中。这些细微的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静谧、美好的景象。
"有意探禅学,无心了世情。" 在这两句中,诗人提到自己已经看破红尘,放下俗世的纷扰,转向禅修之道。这样的心境使得他与自然的亲近感更加强烈,也更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不知清夜坐,知得若为清。"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在这样一个清静的夜晚,他完全沉浸在对禅学的探索之中,心无旁鹜。这种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使他在现实世界中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和满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洵上人房》是南宋诗人葛绍体的一首描绘僧侣生活的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265年前后,即南宋晚期。此时南宋政权日趋衰落,外患频仍,国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
在这段时间里,葛绍体的人生际遇也颇坎坷。他曾历任地方官员,但后因战乱和政局动荡而辞职回乡。在这个过程中,他与僧侣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对佛教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不乏对佛教教义的探讨和对僧侣生活的描绘。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葛绍体以《洵上人房》为题,表达了对自己与僧人友情以及禅宗哲学的深刻理解和领悟。诗人通过对僧舍环境的描绘,展示了僧人在乱世中的超脱与宁静,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在展现诗人与僧人深厚友谊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寻求心灵慰藉的社会现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