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道中二首
溪头亭匾佳山水,水绕山围巷陌清。
晚向酒旗向处泊,画楼更点亦春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溪畔小亭欣赏美景,碧水环绕青翠山峰。
傍晚时分在酒家停歇,画楼报时犹如春天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1. 东阳:古县名,位于今浙江省东阳市一带。
2. 道中:旅途中。
3. 亭匾:指亭子上的题字。
4. 山水:指自然景观,如山峦、河流等。
5. 巷陌:指街巷。
6. 晚向:傍晚时分。
7. 酒旗:旧时酒店用以招揽顾客的旗子。
8. 向处:地方,这里指酒店所在地。
9. 画楼:装饰华丽的楼阁。
10. 更点:古代夜间报时的更鼓之声。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的诗。诗人在游历东阳道中的过程中,通过对溪头亭、山水、水绕山围的巷陌以及酒旗、画楼的描绘,展现了沿途的美景和浓厚的文化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将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使得整首诗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同时,"晚向酒旗向处泊,画楼更点亦春声"一句更是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了景物以生命,使其更具动感和生命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东阳道中二首》是南宋诗人葛绍体在游历浙江东阳县(今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时创作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沿途的自然风光和诗人内心的感受。
创作时间方面,这组诗可能作于南宋末期,即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岌岌可危,北方的蒙古势力逐渐壮大,南方的南宋政权则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局面。
在人生际遇方面,葛绍体作为南宋的一位文人官员,曾担任过礼部郎中等职务。他在这一时期的经历和政治环境的变化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组诗中,他以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抒发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时代背景方面,当时南宋与金国签订和约,两国关系相对稳定。然而,这种局面并未持续太久,随着蒙古势力的崛起,金国被蒙古灭掉,南宋也最终难逃灭亡的命运。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葛绍体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和平与稳定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国家的危机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