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病中客散复言怀

标题包含
病中客散复言怀
华发离披卧满头,暗虫衰草入乡愁。 枕前人去空庭暮,又见芭蕉白露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言史,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言史,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 刘言史是唐玄宗时期的一位才子,他的诗才横溢,但一生并未得到朝廷的重用。据《全唐诗》记载,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后来,他游...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头发花白散乱地铺满头顶,昏暗的小虫子在衰败的草丛中引起乡愁。夜幕降临,枕边的人已离去,留下空旷的庭院;又到了看到芭蕉叶上的白露的季节。
去完善
释义
《病中客散复言怀》是一首描绘作者在病中感受到时光流逝与孤独的古诗词。注释如下: 1. 刘言史:唐朝著名诗人,以五言诗见长。 2. 华发离披卧满头:华发,指花白的头发;离披,形容头发散乱的样子。这句描述了作者年老时头发稀疏且凌乱的状态。 3. 暗虫衰草入乡愁:暗虫,指阴暗处的虫子;衰草,枯萎的草地。这句通过暗虫和衰草表现了秋天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4. 枕前人去空庭暮:这句描述了夜晚房间里空旷寂静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孤独的感慨。 5. 又见芭蕉白露秋:芭蕉,一种植物;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9月7日或8日。这句描绘了秋天芭蕉叶上的露珠,进一步强调了季节的变化。
去完善
赏析
《病中客散复言怀》是一首描绘病中思乡之情的诗。刘言史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将病中的愁绪与思乡之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 首句“华发离披卧满头”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病中的形象,白发杂乱地铺满头顶,尽显病中的疲惫与沧桑。这一形象既揭示了诗人的年龄,也表现了他病中的困境,为整首诗的情感铺垫了基础。 紧接着的“暗虫衰草入乡愁”则进一步渲染了思乡之情。暗虫、衰草这些自然的景象在诗人眼中都成为了思乡的触媒,使诗人情不自禁地陷入了深深的思乡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非常独特,既有对自然的感悟,也有对生活的体验,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地体会到诗人的思乡之情。 而后两句“枕前人去空庭暮,又见芭蕉白露秋”则将诗人的思绪拉回到现实,展现出病中的孤独与寂寥。诗人独自一人躺在病榻上,看着窗外渐渐暗淡的天色,心中涌起了无尽的思念之情。而芭蕉上的白露,既是秋天的象征,也是诗人内心孤寂的象征,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总之,刘言史的这首《病中客散复言怀》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情感,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病中思乡图,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病中客散复言怀》这首古诗是唐代著名诗人刘言史所创作的。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46年,此时正值唐朝晚期,社会矛盾激化,政治腐败严重。刘言史在这个时期辗转流离,经历了诸多磨难,同时也目睹了民间的疾苦。因此,他的诗歌多反映民间的生活和疾苦,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色彩。在这首诗中,刘言史通过描绘病中的孤独、无助和对友情的渴望,表达了对人生苦难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